龙啸大明_第31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9节 (第5/6页)

,自己根本就用不了五年,最多二到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向印度派出殖民船队万。

    但对于英方向商毅发出了访问邀请,到是有些出于商毅的意料,其实让中国人主动到欧洲去,一直都是商毅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主动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彻底走向世界,全面参与大航海时代的国际竞争。

    在另一时空的二十一世纪,专家给一个国家的出口水平划定了五个层次,最低一层是出口矿产资源;其次是出口廉价劳动力;第三层是出口集密技术性产业;而高级的是出口高尖技术;而最高一层就是出口文化。在商毅来到这个时空的那个时代,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二阶段,正处于第三层到第四层的过渡阶段,并且已经开始在偿试将文化出口到国外。不过由于中国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都不够,因此在这方面,仅仅只是刚开始。

    而这本时空里,中国却直接跳过前二个阶段,正处于第三个阶段,而第四、第五阶段,全世界都还没有这个概念。虽然欧洲的传教士在这个时代十分活跃,但这也只是天主教的单方面的行为,并不表示欧洲国家巳经在有意识的出口自己的文化,事实上这个时侯的欧洲国家几乎不存在任何的对外出口,基本就是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用抢来的钱买。

    那么中国主动走出去的目地,不仅仅只是为了进行贸易、争抢殖民地,同时也要把中国的文化,转播到欧洲去,用中国的文化去影响世界。在这个时代,除去少数的狂热殖民者之外,中国在绝大多数的欧洲人眼里,都是文明、富裕向像征,表达着先进的思想文化,就像另一时空里的那个世界警察国家一样。

    欧洲的近代思想,在这个时候才刚刚起步,人文主义、人权思想,自由平等观念,也都是十分新鲜的东西,还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系统,正是中国影响世的大好时机,当然在另一方面,商毅也希望引入欧洲的这些人文主义、人权思想,自由平等观念,让东西方文化形成一个对等的碰撞,看一看能够产生出什么样的结果来。

    只不过商毅的本意是打算在击败了清廷,至少天下大体安定下来之后,再把目光投向海外,但正如马尼拉战争一样,再好的计划,也跟不上形式的变化,既然英国方面主动提出了邀请,当然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因为在通向欧洲的航线上有英国人指引,而且到了欧洲,还有英国照应,都是很难得的。

    因此第二天,商毅在内阁部长会议上提议,打算应英国的邀请,派出一个代表团,随英国的使看一起,去欧洲访问。当然商毅打出的旗号是,向海外弘扬中华文化。

    本来商毅还有些担心,自己的这个建议会引起内阁众成员部长的反对,因为商毅知道,在另一时空的十九世纪末期,李鸿章曾出访欧美五国,结果被一些保守的官员骂成“离父母之帮,去犬羊之地”,因此商毅也作好了尽力说明,如果实在说不服,就强行通过的打算。

    结果让商毅没有想到的是,大多数人对此都是持赞同态度,其实这个时代的中国对海外的心态并不保守,明初时郑和就有七下西洋,访问海外诸国的壮举,这一次只不过走得比郑和更远一点而己。另外海外贸易一直都是南京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南京政府统治区内的官民对海外的态度也比较开放,而且商毅给定上的“向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调子,也很吸引人。只有新任的首辅王夫之向商毅建议,出海并非不可,只是在非常时期,一切当从简,不易铺张。

    既然内阁部长会议通过了,商毅立刻委任李格非来全权付责组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访欧之旅。当然王夫之的建议,商毅也认为应该釆纳,不能搞得像郑和下西洋那么大排场,纯属劳动伤财,但也不能简单得太很,至少要乘中国自己的帆船前往,不能靠英国船来接送。

    商毅和李格非商议了一下访英的事谊,首先是安排这次出访的人员,至少是要对海外世界,欧洲情况有一定了解的人,这方面海外的华商要能胜任得多,因此商毅也让李格非立刻和吕宋方面联系。

    随后商毅立刻招见英国使者,像他们表示,自己接受他的邀请,将派出一支船队,访问英国,甚致是欧洲大陆,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大约要三个月左右,希望他们能在南京多等待一段时间。

    其实按英国人的想法,南京政府派出一个几十人的代表团,乘坐英国的帆船就行了,没想到中国将自行组团开船,显得十分隆重。当然中国方面搞得越盛大越好,毕竟他们也知道,这可将是被永远载入史册的一刻。因此英国人也经过了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先派出两条船,返回印度,向公司的董事汇报这一次中国之行,将签好的《中英南京条约》上交给公司审阅,并向公司报告中国将派出使团,访问英国,最好先派人回到国内,通知一声。而印度做为亚州到欧洲航线的中转站,也要做好迎接中国使团的准备。

    而商毅回到王府的后宅,和众妻妾吃过了晚饭之后,也来到自己的书房里,开始认真思考这一次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