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3节 (第2/7页)
区出兵支持,而山东军区也调遣军队南下,配合淮南军区,首先发动徐州战役,歼灭徳克勒浑部清军。而湖广军区则付责牵制清军在开封、汝州一带的兵力。 当然中华军在河南、山东、江苏三省交界的一带地区,投入二十万的兵力,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攻占徐州地区,一方面还要防备清军会出动人马,赶到救援徐州,好进行围城打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攻占徐州之后,继续向西扩展,与湖广军区一起,进取中原地区,与清军主力进行会战。 徐州战役是在商毅尚未回到南京的时侯,就已经开始了。 八月初三,勒克德浑到达开封面见多尔衮,才知道多尔衮已经有放弃徐州的计划,勒克德浑对此极力支持,并且在多尔衮招集的军事会议上,向众人力陈徐州不可守,应当立刻放弃的原因:虽然徐州是战略要地,但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守攻难守,而且现在又是三面受敌,想要守住徐州以及周边地区,致少需要十万以上的兵力才行,而且就是这样,也会给中华军造成逐个击破的机会;而且如果放弃徐州的外围防线,收缩兵力全力退守徐州,则只会让中华军彻底包围徐州,或全力歼灭徐州守军,或围城打援,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立刻放弃徐州,退守归徳府,这样一来形成以归德、陈州、汝宁三点为核心,以开封为后应,由东北至西南走向,呈一条斜线的防线,无论中华军进攻那一点,其他地方都可以立刻増援,可以力保河南东南部不失。并且还能牵制住中华军的淮南、山东两个军区,而这时多尓衮再从开封出兵,吴三桂从四川出击,反攻南阳,完全有取胜的机会。 听了勒克徳浑的讲说之后,瓦达克首先表示,支持勒克德浑的建议,立刻放弃徐州,退守归德府。代善虽然死了,但他的子孙一系在清廷还是有十分庞大的势力,因此他们叔侄都建议放弃徐州,退守归德,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在说什么。而多尔衮和洪承畴本来就有放弃徐州的打算,于是也立刻顺水推舟,同意勒克德浑的计划,并且授权勒克德浑,安排从徐州撤军。 勒克德浑领令之后,也不顾自己还没有返回归德,就立刻命人向驻守徐州的尚善下令,让他马上开始准备,撤离徐州。 撤退并不是打个包袱在身上一背,拨腿就可以开走,清廷在徐州经营了两年,一直把徐州当作阻挡中华军北进的要塞考虑,不仅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而且也屯集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军器、弹药,现在要撤离徐州,这些物资能带走的当然要带走,不能带走的尽可能销毁,不能留给中华军。但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来完成。 另外这时中华军山东、淮南的各路人马已经逼近了徐州,如果清军仍在徐州坚守还好,一但撤退,中华军一定会随后追击,而在撤退的时候,军心难免有所慌乱,因此很容易就造成溃败。而且徐州的外围还有不少战略要地,不可能一下子都退光,先撤那一部份,后撤那一部份,而且先撤的军队要保密,不能乱说,对后撤的那一部份军队还要守密,不能让他们提前知道,所以想将徐州的清军平安撤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按勒克德浑估计,完成这次撤军,至少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准备工作需要五至七天,而从徐州撤出,一直到进入归德府境内,大约需要三四天时间,同时还要考虑中华军的牵制和追击,而自己还要防备北方的山东中华军,汝宁府也要防备中华军的淮南军区,兵力不足,因此勒克德浑又向多尔衮请求,派遣一部份兵力,进驻陈州,毫州一线,准备接应徐州撤退的人马。 多尓衮也知道,从徐州撤军,是这次中原之战中十分关建的一步,因此也不敢大意,立刻下令驻守汝州的耿仲眀,让他立刻率领本部人马,进驻陈州,配合勒克徳浑,接应徐州撤退的人马。 而徐州的撤退一但顺利完成之后,耿仲明部也留在在陈州,受勒克德浑节制,保卫中原的东南战线,而耿仲明离开之后,留下的汝州,暂时由多尔衮派兵驻守。因为还有十天左右的时间,阿济格和北京的人马就都可以到达开封,多尔衮打算让阿济格部驻守汝州,而尼堪和韩岱部的人马也将在十五天以内到达中原战场,这样清廷也就有足够的兵力,而那时徐州的撤军也已经完成,清军就能布置好战线,与中华军在中原地区进行决战。 虽然耿仲明并不想离开汝州,因为这样一来,就离四川太远了,不利于和吴三桂取得联络,而且也等于是被逼上第一线,不得不和中华军进行最后的决战,但现在多尔衮亲自在开封坐镇,他也不敢轻易违令,因此也只能硬着头皮,率军从汝州出发,前往陈州驻扎。 勒克德浑见自己的目地已经达到,也向多尔衮告辞,返回归徳府去了。 而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