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2节 (第7/7页)
制的地区,或是控制区的边缘地带,后勤补线短,运送周期也不长。但这一次侧是完全在境外作战,对中华军的后勤供应,也是一个严格的考验。 因此在这次中原大战中,南京政府在南京、山东、湖广等地,一共动员了八十余民役,牛马驴骡等牲口十万余匹,各种车辆近三十万余辆,为中原战场的战士们运送粮食、弹药、以及其他的各种物资,仗跟随在前线做固定民役的,就有十五万余人,当然更不用说南京、山东等地的兵工厂、木工厂等等也都日夜不停的赶工生产战争所需的各种物品。 好在是南京政府的绝大部份官员,以及几乎所有的中华军官兵平时一直保持着亲民的形像和作风,再加上政府机构也对这次战争进行了的大力宣传,并且也非常努力的动员民役出力,当然对但任民役的百姓也给予了比较优厚的报酬和补贴,因此民役们也比较支持这次的战争,各项支前工作也都完成做比较好,尽管这一次中华军是首次走出了自己的领地作战,但也并没有在后勤保障方面出现什么大问题。 这时在豫南战场上,大约有八万余名随军的民役,因为中华军的士兵要付责战斗,守卫阵地,因此挖掘战壕的工作,实际是由这些随军的民役来完成。不过这些民役全部都是来农民,几乎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挖土掘堑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家常便饭,于是一个个轮动铁锹铁镐,日夜加紧的干了起来。 中华军向清军阵地挖出的“之”字型战壕都是八尺多深,六尺多宽,而且在战壕里并排可以走二三个人,在战壕的一侧,还有留着一个三尺多高的台阶,一但淸军进攻过来,士兵们站在台阶上,可以向敌军开枪射击。每隔三丈多远的距离,还会举起一架木梯,保证战士们可以迅速的杀出战壕,进行战斗。而连通“之”字型战壕的交通壕,要比战壕略窄一点,也有七尺多深,四尺多宽,两人可以在战壕中错身而过。 无论是战壕还是交通壕,都可以将整个人藏在地平线下,因此只要是中华军的士兵和进行作业的民役在战壕里面,根本露不了头,不用怕遭到清军的射击,而且在施工的地段,战壕的顶上还覆盖了石块保护,就是炮弹也落不下来,非常安全。 其实在战壕开挖了两天之后,清军就己经大致猜出了中华军的用意,并且也曾发动过几次突击,但让清军没有想到的是,中华军的士兵虽然是躲在没顶的战壕里,但对清军的动向十分清楚,只要清军一出击,中华军的士兵们就会立刻从战壕里冒出头来,向清军展开射击,或者与清军进行白刃作战,令清军根本就无懈可击。 在连续发动了几次突袭之后,清军损失了近千的士兵,但对中华军的挖掘工程却没有造成一点影响,阿济格也不得不终止了突袭。当然这又有一个让阿济格不能理解的问题,为什么只要清军一发动突击,中华军就能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呢?就好像是有人亲眼看见了一样,但在每一次突击之前,中华军明明都躲在战壕里,根本就没有见到有站出来放哨的士兵。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中华军的士兵虽然是在战壕里面,但却是在用潜望镜观察清军的动静,南京政府早就己经制造出了水银镜,那么再制出潜望镜,当然就不存在任何的困难了。 不过现在令阿济格感觉到最可怕的,到还并不是中华军的作业迫进战术,而是军心正在发生着变化。因为时间又过去了五六天,援军还是没有半点动静,尽管清军的粮草、弹药还都十分充足,但迟迟没有援军的消息,使全军上下都己经开始产生不安定的情绪了。 而且在军中也开始产生众多的流言,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尽量阿济格知道,必须阻止各种流言的蔓延,但他却苦于没有打破流言的办法,在这个时候,靠一味的强压是不行的。而且阿济格在这个时候,对多尔衮的信心也开始动摇起来。 就在这时,成进和李定国也收到了统战部发来的命令,要求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尽快歼灭阿济格部。 这时土工迫近作业己经完成了大半,虽然离成进和李定国的预想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得知了由于日朝军队的参战,使目前的战局又发生重要的变化之后,成进和李定国也立刻决定,马上向清军发动全面总攻。 就在九月二十八日拂晓时分,首先是在淮河南岸,中华军分从左右两路,向清军的防守阵地发动了进攻。 清军在淮河南岸一共占据着三个村子,分别是洪洼村、尹山村、中渡店村,呈一个“品”字形排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