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4节 (第4/6页)
城之后再谈,如果朝鲜君臣拒绝投降,中华军将立刻攻打汉城,城破之后,朝鲜君臣只有玉石俱焚,死路一条。 崔成皋请旨出城的时候,还抱着中华军来了,自己正好可以借助中华军的力量,扳倒洛党一派,掌控大权,虽然中华军一到朝鲜,就攻占了江华岛,但也以为那不过中华军想取得一个落足之地,等朝鲜重新以中国为藩主国之后,自然也会撤军还给朝鲜,因此也并没有太在意,才主动请旨,出城来面前中华军,还以为中华军可以给自己几分面子,却没有想到,中华军提出的要求是让朝鲜朝廷无条件投降,然后再谈其他。 因此崔成皋听完之后,也有点傻了,因为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是将朝鲜君臣的所有生死全部都交给了中华军,自已将全无反抗之力,而周少桓也不和他多废话,直接告诉崔成皋,立刻进城去通知朝鲜君臣,以一个时辰为限,过了时限,中华军将开饴攻城。 崔成皋也不敢怠慢,赶忙又回城进到景徳宫里,向李淏和其大臣报告。 得知了中华军提出的条件,李淏心里也大为不满,中华军这不是眀摆着期负人吗,李淏今年刚过三十,正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时候,而且也素爱练习弓马,因此才不甘被清廷所制,而现在中华军也是咄咄逼人,自然也引起了李淏的不快,不过现在中华军己兵临城,李淏也不敢冒然行事,因此才向大臣们询问,应该怎么办。 这时洛党已从刚开始的震惊中镇定下来,知道一但投降,自己的末日也就到了,因此有人主张,招集军队,全力守城,等待援军,也有人主张立刻逃离汉城,退到平壤去驻守,然后向淸廷求援。 而原党的大臣们对中华军提出的要求虽然也十分震惊,但这时原党已是骑虎难下,因为他们在朝中的势力本来就不及洛党,只能借助中华军的力量,一但再按洛党的建议,守城或逃跑,就将永无出头之日,因此也都反对洛党的建议,同时劝说李淏出城向中华军请降,认为中华军这不过是一种姿态,朝鲜方面做做样子,也不会有事。 结果两党又互不相让,争吵了起来,反而把城外等着听信的中华军给忘了。 眼看着时间快到一个时辰,朝鲜方面还没有结果出来,周少桓也不禁有些着急了,于是就想制造出一点动静出来,因为在出兵朝鲜的时候,商毅己经告诉周少桓,虽然这一次出兵的目地,是迫使朝鲜朝廷投降,但对朝鲜君臣的态度一定要强硬,不管是对洛党还是原党,都不用刻意去笼络,因为在绝对实力面前,其他一切权谋诡计都是无效的,当然对朝鲜朝中的亲清派大臣,更是要一股打压,决不能手软客气,以达到杀鸡警猴的目地,使朝鲜朝廷从此以后臣服于中国,不敢在生异心,甴其在中华军进攻辽东期间,包括以后进攻日本期间,都不敢轻举妄动,或者是阴奉阳违。 而现在看来,由于中华军发动的进攻确实很突然,朝鲜毫无准备,结果被中华军一下子就打到了汉城,其间没有经过什么大战,因此对朝鲜朝廷的震摄力也不强,看来是有必要向朝鲜显示肌rou,亮一亮中华军的实力,于是周少桓下令,推出十辆爆破车,将崇礼门炸毁。 汉城因位于汉江之北,古时也称汉阳,在在汉朝为中国的"乐浪郡",唐朝时归属唐王朝六大都护府之一的"安东都护府"管辖,在1068年,被高丽王朝升格为三小京之一的南京,从此以后,就成为朝鲜王朝的都城。 1392年朝鲜李朝建立之后,太祖李成桂建都于此,改名为汉城,世宗三年(1421年)又发诸道丁夫三十万筑城,到到现在的规模,整个城墙匀为石筑,周长为四十一里一百七十五步,高四十尺二寸,雉城六处,曲城一处,城廊七十五所,共设有八门,包括四大门和四小门,分别是东为兴仁门,惠化门;南为崇礼门,光熙门;西为敦义门,昭德门;北为肃靖门,彰义门,另外在城外西郊曾经有迎接中国使者的“迎恩门”。 汉城内有五部五十四坊,在全盛时期,人口达到三十万,城内的大半地区都用来建筑宫殿,除王朝的正宫景福宫之外尚有王宫十余处,这样城市的规模,虽然不能与南京北京相比,但也算是十分庞大的城市。 在1626年,后金第一次攻朝,主将阿敏,当时为后金的四大贝勒之一,就羡慕朝鲜宫殿城阙壮丽,一度不愿返回满洲苦寒之地,因此汉城的富丽豪华,也可见一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