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第38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9节 (第4/6页)

么头啊,他的身份到底和别人不同,一来是宗室,二来又是老臣,因此也顾不得男女之防,走到庄太后身边,拉了拉庄太后的袖子,底声道:“太后请止悲,皇上只是一时昏倒,未必有大碍,还请太后不可失态,如果因此而打扰了太医给皇上医治,岂不是糕了吗!”

    庄太后到底也不是一般的女人,刚才只是一时心切,才会情不自已,现在听了济尔哈朗的话之后,也知道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因此也止住了哭声,又劝开了皇太后和皇后,把位置让出来,让太医来给福临医治。

    她们虽然不哭了,但还有的大臣不知道,仍然在一个劲的叩头,叫着:“皇上啊…皇上啊…”

    气得阿巴泰从后面走上去就是一脚,踢得这名官员向前一冲,趴在地上,阿巴泰道:“皇上现在还好好的,你嚎什么伤……”

    这一下终于让所有人都消停了下来,而且现在也别抬走,就在大殿上给诊脉吧,因此其他的大臣也都后退了一些,等着太医给福临医治的结果。

    济尔哈朗赶忙又命人搬来三把椅子,让这三个女人坐下,自已和阿巴泰在一边伺侯着,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太监过来,低声道:“两位王爷,洪大学士请借一步说话!”

    济尔哈朗怔了一怔,幸好庄太后已经听到了,忙道:“郑亲王、肃亲王,洪大学士一定是有事,你们去忙吧,不要顾及我们!”

    济尔哈朗和阿巴泰也向三位皇太后、皇后谢了罪,来到洪承畴的身边,济尔哈朗道:“洪学士,有什么事吗!”

    洪承畴忙道:“回禀两位王爷,承亲王派人回来了,蒙古外藩的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都表示,愿意接纳清廷退避到蒙古去,并且帮助清廷对抗中华军!”

    济尔哈朗听了,也不由精神一振,道:“是吗,快带来见我。”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二八章 蒙古出援

    承亲王硕塞是在新年之后就出使蒙古,试探这时蒙古对清廷的态度。

    虽然在硕塞离开北京的时候,中华军尚未跨过鸭绿江,进攻辽东,但硕塞也知道,朝鲜一失,辽东肯定是保不住了,现在只有蒙古是清廷的最后退路,如果能够说动蒙古,让清廷在蒙古立足,不仅可以延续爱新觉罗氏的宗室,而目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之后,再得到蒙古各盟旗的支持,也未必不能东山再起,虽然说夺取中原的可能性不大,但收复辽东、建州等满族的发祥之地,还是完全可以做到了。

    因此硕塞也深知自己这一次出使蒙古的责任重大,因此到了蒙古之后,他第一站就是到与清廷关系最为近密低哲里木盟。

    清廷虽然设置了蒙古八旗,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一样,实际是甴归复了清廷的蒙古族人组成的一种军事组织,其基本职能还是满清的亲军,由清廷最高统治者统帅,但并不是清廷统治蒙古的机构,因此在清廷入关之后,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做为满八旗的协助补充兵力,在中国大地上征战,并不是在蒙古驻守,在另一时空里,到了清中后期,蒙古八旗实际己经完全满化,大部份人都归化成满族人。

    而清廷又在蒙古地区按八旗模式,设立了一种盟旗制度,这才是清廷对蒙古的羁绊、统治机构,因此蒙古盟旗制度与蒙古八旗制度看起来相似,实际完全不同,其主要职能是管理本旗的民事与行政,相当于地方的自治机构。

    因为蒙古的传统,一般都是以部落为基本组成单位,但清廷征服蒙古之后,将蒙古各部进行编旗,小部落编为一旗,大部落分为数旗,各旗互不相干,毎旗设札萨克即旗长一人,主管全旗事务,也成为蒙古的基本行政构成,然后由若干个旗组成一个盟,业清廷指定的会盟处,设盟长、副盟长一人,从各旗札萨克中产生,付责主管全盟事务,不能干预各旗事务,也无权发布政令,同时还要对朝廷付责,这一套蒙古地区的行政制度,在另一时空里一直沿用到三百多年以后,包括天朝成立之后,仍在使用。

    同时清廷对蒙古的统治,其实也是有一个过程,在入关前后,大体完成了内蒙古地区的编旗,将内蒙古二十四部,分编为四十九旗,并设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六个盟,另外还有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这两个地区由清廷直接管辖,而设盟之后,各盟的蒙古族人只能在本盟以内的地域放牧,不得越界。

    而直到乾隆时期,才完成了外蒙各部的归化和编旗,共编了八十九旗、设土谢图汗部盟、车臣汗部盟、扎萨克图汗盟、赛因诺颜部盟。

    蒙古的盟旗制度建立之后,使蒙古各部势力逐渐分化,并对象古社会固定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蒙古的统率力,使蒙古部落佑自治权逐步减少,而国家主权的影响逐步增强,同时清廷又将这一经验扩展到青海、新疆等地,也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