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1节 (第2/6页)
蒙古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同意接纳清廷避难,并出兵帮助清廷,与中华军为敌之后,硕塞也收到清廷发来的消息,得知清廷己经在准备撤到蒙古去,躲避中华军的兵锋,因此也带领着从蒙古借来的三千多人马,赶到蒙京边境来接应清廷一行。 从北京到蒙古哲里木盟,一般都会选择经过密云,出古北口,因为这一条路不仅是最近的,而且在出长城之前,沿路都是官道,因此也是最方便的,于是硕塞也带领着蒙古骑兵,赶往古北口一带接应清廷的出关大队。 但到达了古北口之后,硕塞从过往的商人那里得知,现在中华军己经步步逼近北京,而且似乎在北京的北部己经发现了中华军的人马,因此硕塞也对北京的局势放心不下,立刻带领着蒙古从古北口经过,进入到长城以内,好在是他带领的蒙古军全是骑兵,来去方便。 正好这时中华军的四路大军都在向北京方向逼近,并没有驻守长城一带的防线,因此在跃过长城之后,蒙古军并有遇到什么阻碍,十分顺利的就深入长城以南的地区,相继通过了密云、怀柔、顺义等地,一直到达了北京附近。 不过就在沿路上硕塞也不断听到中华军在逼近北京的消息,而且在北京的北方,也出现了中华军的行琮,因此硕塞一方面对清廷现在的局面赶到十分担心,另一方面也十分小心注意自已的行动。 不过接近了北京之后,蒙古军显然是不可能再继续隐藏住自己的行踪了,就在距离北京以北约六十里的地方,被中华军的一支骑兵侦察队发现。 这支骑兵侦察队由一个排组成,发现了蒙古军之后,中华军跟进了一会儿,但很快也被蒙古军发现,硕塞立刻下令,派出一支小队,向中华军的侦察队发动进攻,企图歼灭这支中华军的侦察队。 但中华军并没有应战,而是立刻拔马撤退,蒙古军随后追击,双方追遂了十几里的路程,并且互相与火枪、弓箭攻击,不过甴于双方的距离并未接近,因此互相都没有伤亡,后来中华军扔下了几颗手榴弹,将蒙古骑军炸倒了十几骑,其他的蒙古骑兵也受止于中华军的武器,也都勒马不前,让中华军顺利撤退。 硕塞当然知道,中华军的侦察队撤退之后,很快就会引来中华军的大军进攻,因此也立刻下令蒙古军向北撤退,果然都是骑军,行动极为迅速,在天黑之前,蒙古军就己经越过了顺义,退到了怀柔附近地区,由于经过了连日的奔波,蒙古骑军也十分疲惫了,而硕塞也觉得现在应该待到了暂时的安全,因此硕塞下令,就在顺义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走。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三三章 清廷灭亡(四) 但就在第二天中午,蒙古军沿着密云县南部的白河,向北方行走的时候,中华军的骑兵追上了蒙古军。 原来北京的北部的驻守任务是甴中华军的第十军付责,军长章一平收到了侦察兵的报告之后,也不敢大意,因为还不知道是那里来的人马,而且很有可能是清廷的援军,一定要弄清楚才行,因此也立刻派出一个骑兵团,前往寻找这支军队。 而且经过了五六年的引进优良马匹,并且进行配种培育新型战马之后,这时中华军的战马素质都相当的到提升,由其是山东、淮南两个军区,因为主要是付责北方作战,因此在中原大战以前,就己经全都换上了新培育出来的优良战马或是引进的马匹,这些战马不仅身躯高大,结实,而且在速度和耐力方面也同样不差,也进一步提升了骑军的战斗力。 三千多骑军留下的痕迹当然是可以轻松发现,因此中华军的骑军一路向北追赶,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在密云县附近的白河边上,追上了蒙古军。 硕塞虽然没有在战场上与中华军的骑军交战过,现在当然知道,中华军的每个军区里,都有一支骑军部队,而且尽管中华军和清军之间发生的骑战次数并不多,多数是以步兵来对抗骑军,但也并不是从来没有,从双方之间发生过的几次骑战来看,中华军的骑军和清军的八旗铁骑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当然中华军的骑军也确实是占了不少武器的便宜,因此从心理来说,硕塞是不想和中华军交战,但见中华军已经追赶上了,硕塞也只得下令蒙古军迎战,于是双方在白河边展开了一场骑兵之间的对决。 但蒙古骑兵对中华军的情况所知不多,从心里来说,蒙古兵确实是很瞧不起汉族的骑军,而且见对方的人数似乎还比自己略少一点,因此也对与中华军作战充满了信心。 结果在战斗一开始,蒙古骑兵就发现自己确实是有些低估了中华军。 双方一开始是各自策马对冲,在尚未短兵相接的时候,首先各自用弓箭、火枪对射,但中华军使用火枪在射程上比蒙古军的弓箭大,虽然中华军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