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1节 (第3/6页)
二天以后,驻扎吕宋的中华军也己经准备完毕了,成钢下令,留下南洋舰队的第二分舰队和第十七军的三十三旅、三十九旅,以及吕宋的本地部队、舰队在吕宋岛驻守,做为预备部队。 南洋舰队的第三分舰队,北洋舰队的第二分舰队、连同商毅带来的御驾舰队,第七军和护卫军一起从马尼拉开拔,乘船南下,赶奔三宝颜,与那里驻守的南洋舰队的第一、四分舰队汇合,准备与荷兰、南洋各国联军作战。 而第十七军的二十九师则随舰队一起南下,到达三宝颜之后,付责进攻棉兰老岛上的马京达驽国。 吕宋群岛的地形一南一北,两个大岛,就是吕宋岛和棉兰老岛,而在中间夹着十余小岛,在西南边还有一个细长形的巴拉望岛,因此中华军的船队出发,沿着吕宋群岛的西海岸线一路南下,经过了两天的航行之后,进入苏禄海,到达了三宝颜。 三宝颜就位于棉兰老岛最西端,向西南方延伸出去的一个狭长向呈半弧状半岛上,西面是苏禄海,东边是莫罗湾,在另一时空里,这里是菲律宾南方的量重要的港口。 而三宝颜这个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驻扎过的地方,因此以三宝为名;而另一种说法是来自马来语,意思是“鲜花之城”,而“三宝颜”中的“三宝”是一种蒿杆,在潮水低的时候用来撑船的。 马京达努苏丹国是位于棉兰老岛中南的一个伊斯兰国家,成立于十五世纪,是吕宋群岛上建立的伊斯兰国家之一,明朝称其为古麻剌朗,与三宝颜隔着莫罗湾相望,首都叫苏丹库达拉,现任的国王是安帕图恩苏丹五世,现在约有人口大约十二三万余人,以摩尔人、马京达努人为主。 但就在船队将要到达三宝颜的时候,只见海面上有无数的船只来往穿梭,而且炮火轰隆,硝烟弥曼升空,不断有水柱冲天而起,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海战,而且岸上,也无数的土著士兵正手持着简陋的武器,正在从北六向三宝颜发动进攻,看来着南洋诸国己经主动进攻三宝颜了。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六五章 三宝颜之战(上) 不过商毅并没有立刻下令出击助战,因为这时中华军在三宝颜驻守着两个分舰队,各种船只有六十五艘,虽然没有陆军,但两支分舰队的陆战士兵也有五六千人,而且都配上了新式的线膛烼发枪,实力不俗,那怕是荷兰和南洋联军倾剿出动,也足以抵挡一阵,因此先不急于参战,而且观察一下敌军的情况再说,因此商毅等人才都登上了船楼,纷纷拿出了望远镜,观看着远处海陆两线发生的战斗。 这时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在海上的战斗中,双方的战船区别十分明显,中华军是使用的欧式大帆船,通常都在四十到六十米长之间,两舷装有二至三层火炮,并且不断向敌军喷射出火舌烈焰,而与中华军交战的一方,战船数量明显要比中华军的战船多,但也要小得多,长度一般在二十到三十米之间,而且只有一根主桅,挂着一面三角帆,少数较大的战船才有前后桅,每条船还配有十余对船桨,显然是使用帆桨混和动力。 另外这些战船的武器也十分简单,主要还是以弓箭为主,最多也就是火箭,只有靠近到离中华军的战船五十米以内时,才能够射到中华军的战船上,对中华军的战船基本造成不了什么危胁,而在这个距离内,别说是火炮,就连设在中华军战船上的连发枪也能够打得到,而一但被火炮击中,就立刻会将这种战船击得舷裂板断。 因此敌军的战船虽然多,但远不是中华军的对手,被中华军的打得战船一艘一艘的沉没,虽然也还有不少敌船企图贴近中华军的战船进行蹬船作战,但还没等士兵们爬上船邦,就被船甲板上的一阵火力猛射,打得死伤一遍,现在敌军也就是仗着船多,还能够支撑得住。 而在陆地上的战斗更是一边倒,土著士兵使用的弓箭、标枪在在中华军的火力阻击下,几乎毫无用处,被中华军打得死伤无数,尸伏遍野,看来无论是海陆两线,都不用商毅带来的军队插手。 不过既然是来了,也就不能不管不问,看清了战局之后,成钢也立刻下令,让南洋舰队第三分舰队的主力战船出击,从敌军战船的背后进攻,而北洋舰队的第二分舰队则靠近岸边,向陆上的敌军开炮轰击,两线一起支援。 其实这时在战场上,中华军就己经占据了优势,现在商毅带来的舰队再一参战进来,首尾夹击,顿时将敌军杀得大败,海面上的战船四散奔逃,而陆地上的军队本来就攻不破中华军的防线,又被战船从海上一阵炮轰,也被打得死伤惨重,也都纷纷撤退,而中华军从海陆两路展开了追击,将敌军杀得死伤无数。 这时战斗尚未完全结束,但只见一艘大船己脱离了战场,向商毅的舰队行驶过来,亚莉桑徳拉的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