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第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节 (第5/5页)

几点都比先前的马氏兄弟强得多。因此渐渐村民们也都喜欢商毅,把他称为自己的乡亲。

    而赵秉义和黄东山回村之后,一面接收了被王家大屯侵占去的土地,一面也在村子里进行动员,以这一次清水村打败王家大屯的鲜活事例,教导村民们,只有毎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团结在一起,才能保卫自己村子的平安,保护自己的田地不被人侵占。

    在他们的大力劝说之下八角台村和十里屯村的青壮年也都报名参加了民团。

    八角台村有三百三十七户,一千四百零六口人,青壮年有四百一十六口,十里屯村有三百七十二户,一千六百八十三口人,青壮年有五百七十三口人。三个村子相加,共有青壮年一千七百二十二口,其中青年有一千零八十口,壮年六百三十八口。

    商毅对这个数字十分满意,不过他也考虑到,这些青壮年家里都有农田,不可能成为全日训练的士兵,而且三个村子也养不起这么多士兵,如果全都半耝半种,那么团兵的素质也保证不了。

    因此商毅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制定出一套组团的方案,首先在所有青壮年村民中挑选三百到四百的精壮人员,做为团兵的主力,实行全天训练,并由三个村共同负担他们的月钱。其他的青壮年村民则实行半耕半种,做为主力团兵的补充和辅助力量。另外再招集三个村十四到十八年的少年,组成少年团兵,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作为民团的后备力量。

    三位村长看了商毅的计划之后,也都认为这样更好一些,他们也怕青壮年都加入了民团,有可能会耽误农活,而只有三四百人的主力团兵,三个村加起来还是养得起,而且也能够陪养出一支精锐的团兵来。其他人半耕半练兵也不会误了农活,在必要的时侯,也有足够的人手。这样安排留出的余地就很大了。

    同时还决定,日后民团的行动,将由三名村长和商毅四个人一起协议决定,而民团的训练、奖罚、指挥,则由商毅全面付责,唐镇、黄东岭和赵英豪三人出任副团练教头。

    就这样,三村联合的民团终于组建起来。

    第一卷 野望篇 第三十六章 编制民团

    “练团自保,护村保民!练团自保,护村保民!”随着团兵们一阵高昂的口号声,排列着整齐的队伍,在田间大道上齐步前进,也引得不少路人住足观看。

    “立定!”

    在清水村外的一片空白打谷场上,团兵队伍随着商毅的发令,一齐住足停步。这里本来是村外打谷晒谷的地方,位置十分宽阔,而且还有几间库房。因为现在秋收以经过了,打谷晒谷也都以经结束,库房也都闲置下来,因此也暂时用来充做团兵cao练的场所。

    商毅满意的看了看面前排列整齐的队伍,虽然和后世的阅兵方阵还没法相比,但也以经初具规模,有了一些民兵的样子。而在半个月的时间能够有这样的效果,以经相当不错了。

    原来经过了三个村的反复协商的讨论之后,终于决定,三村联合民团的总部设在清水村,大体分为三个部份:主力团,辅助团和少年团。

    主力团是在三个村的一千七百多名青壮年中,经过商毅的严格测试和反复挑选,终于选出了三百一十六名精壮的村民组成,基本脱离农业生产,实行全天候统一训练。商毅原来还打算把主力团单独从各村分离出来,另建一处兵舍,进行全封闭管理,但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只能暂时还是各自住在各自村里,早上集合,统一训练。而每名团兵每个月发给五钱白银和五斗米的月钱。同时还管一餐中饭。

    在明末时期,一名普通的士兵一个月的军饷也就在二两白银左右,少数精锐部队可以达到三到四两的标准。如果是在正常时期,这个收入还比一般平民略好一点,但明末的粮价走高,一石米价基本都不会低于三两白银,有时会高到六七两白银一石。再加上层层克扣,真实落到士兵头上的,所剩无几。跟本不够养活自己和家人,只能靠劫掠百姓。因此明末的明军军纪败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尽管团兵的月钱不高,但五斗米合后世有三十多公斤,基本免强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加上团兵自己也有田地,自己虽然耕种不了,但可以由家人耕种,也可以租给其他人,收取田租。因此总体来看,加入主力团之后,家庭收入还是会比过去略高一些。

    辅助团是除主力团之外的全部青壮年村民,按三个村的地区各自分组,实行半耕半伍,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毎天上午下午各训练一个时辰,并管中饭。而在其他时间毎天只进行一个时辰的训练,不管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