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第2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0节 (第6/6页)

。因此我在以前所但心的问题完全不存在,我们完全可以放心的与商毅将军进行各方面的合作。

    但我却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拥有相当于一个欧州国家实力的人,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同伴,但同样也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两者在某种意义上说,差距只有一线之间。

    和大多数中国人不同,商毅将军对航海和贸易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热情,这一点从他建立了那一座庞大的造船厂,以及一纟列鼓励经商的政策就可以看出。

    但在这段时间里,他也不止一次对我提及过,中国和欧州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中国不仅应该接纳欧州的商船,同时也应该主动派遣商船到欧州去,甚致双方可以建立对等的国家关系,就好像我们和莫卧尔帝国那样。

    如果从中国的国家对外政策角度出发,这当然是一个十分睿智而开明的决策,但站在我们公司的立场来说,却相当糟糕,这意味着同我们竞争的不只是其他的欧州国家,同时还要加入一个庞大的东方帝国。

    而相比于其他的欧州国家来说,中国在一开始就将占居极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商品的竞争力无与伦比,而我们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替代品,事实上我们几乎毫无胜算,正如我以前的报告所说,商毅将军控制着几乎所有欧州所需的这些商品的生产。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真的准备走向远海贸易,印度将是他们必会染指的地方,事实上商毅将军曾经提出过,在合适的时候,他也会派出代表到印度来访问我们公司。我怀疑这表达了某种信号。假如我们选择与商毅将军合作,这一点不能不加以考虑……”

    在一艘从杭州驶向马尼拉的商船上,布莱克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书写着《布莱克报告》的最后部份内容。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二零二章 征萨舰队归来(上)

    不过商毅也知道,想要全面走向海洋不是在几年内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殖民印度,更是一个遥远的计划,就连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否决定与自己合作,都是未知,毕竟在另一时空里,英国商船来到中国,己经是下一个世纪的事情了,现在自己做的,只不过是为将来做一些铺垫,至于用不用得上,什么时候能够用上,只能听天由命了。

    因此在布莱克和汉斯离开了杭州之后,一切很快就又恢复了正常,商毅的注意力也全部都放到备战发展的工作上来。

    而过了几天之后,商毅也收到消息,征讨萨摩藩的船队既将乘胜归来了。

    在一个月以前,亚莉桑徳拉代表商毅,和岛津光久签定了讲和的协议,因为双方都不能代表本国政府,因此这份协议只能以签定的地点来命名,称为《鹿儿岛条约》。而这个条约在若干年后也饱受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商毅在称雄东方的过程中,实际与外国签定的第一个条约,因此在前面加上了“中日”二个字,但也有人认为这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条约,顶多只能算是一份比较特别一点的文件。

    亚莉桑徳拉当然不会知道未来的这些争议,这时她己经把整个萨摩半岛地区都洗劫一空,同时还抓获了近五万的人口,而且大部份都己经转运到了琉球岛上。在和岛津光久签定了条约,同时又收到了萨摩藩的第一批赔款的白银之后,立刻带着剩余的人口物资,己及所有的军队,只用了三天时间,分批撤离了九州岛岛,回到了琉球岛。

    得知明军己经撤退之后,岛津光久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这场噩梦算是结束了,但等他带着剩余的家老大臣返回鹿儿岛的时候,却发现经过萨摩藩两百多年经营的鹿儿岛城几乎己经是一片废墟。

    主城鹤丸城基本被全毁,只剩下一点残辕断壁,而鹿儿岛城的几个有钱集中居住的町区也被放火烧光,曾经居住着十几万人口的大城,这时只剩下数百居民,其余不是躲逃进山里,就是被商家军抓走,所有金银玉器等小巧值钱的东西也被一扫而空,而一些粗大笨重的东西侧全都被砸毁,除了少数平民居住的房子以外,几乎没有一件完整的东西。

    看到这样的场面,岛津光久几乎是欲哭无泪,萨摩藩的损失,己经不能用元气大伤来形容了,而且把所有的元气都耗得一干二净了。

    不过悲痛归悲痛,善后的事情还是要做的,岛津光久一面命人去招集逃难的人口,清查损失,一面也命人上报幕府将军徳川家光,当然是不能说自己是签定了赔款条约才使商家军撤退,而是说经过了一番苦战之后,终于打败了明军,但自己也遭受到重大的损失,因此请求德川家光免去自己今年赴江户侍奉,并给予萨摩藩必要的援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