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3节 (第3/6页)
,而且迟则生变,我和宪之商议,打算马上就离南京,赶往徽州,去迎请潞王到杭州继位为帝,然后号招整个南方,同共抵抗清军。” 商毅又点了点头,如果把潞王接到杭州,就等于是控制在自己的手心里,那么正好也可以玩一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也不错,于是道:“两位阁老所言极是,只是现在南京城外都被清军封锁,只有水路可通。我会马上安排船只,送你们离开南京,绕道浙江,到徽州去迎请潞王到杭州来。只是现在战事紧急,我在这里暂时也脱不开身,只能有劳两位阁老了。” 史可法忙道:“南京的战事要紧,以恒不必为他事分心,这些事情就由我们来做吧。” 这时进攻龙山船厂的舰队已经归来,商毅立刻让黄震安排,把毎一条船上的作战士兵都留下来,做为守卫南京的预备军,同然后请史可法、吴甡等官员带着朱由崧的灵柩上船,离开南京。另外现在在南京城的西北地区,还聚集着十几万百姓,因为现在南京己经成为战场,百姓们也不敢在这里停留,因此商毅也打算把他们都送到浙江去安居。跟着史可法、吴甡等官员一起运走的,是第一批南京的百姓。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二四零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 虽然现在清军实际控制南京的地区只有三成左右,但最重要的东城却被清军占领,这里包括皇城、六部、九寺、五军留守司、内府储厍等等重要的机构,还有大部官员的住所。因此阿济格一来到皇宫,就立刻下令,招集南京的所有降官,以及宫中的太监人等来见。 在除夕之变发生以后,因为在从皇宫里逃出来的官员大部官员都住在东城,因此都没来得及逃走,就被清军封锁了东城,结果逃到钟鼓楼去的,只有二十几名官员。 其实众官员从皇宫逃出之后,清军还忙着全面占领皇城,一时并没有顾及到六部九寺,绝大数的官员,其实都还来得及出逃西北区去,但南京被攻破,皇城被占领,大部份的官员都对守住南京失去了信心,同时也认为南明己经灭亡,就算商毅再抵抗下去,也是不自量力之举,挽回不了大局了。因此众官员和商家军分兵之后,以忻城伯赵之龙、保国公朱国弼两人为首,并没有让其他人立刻回家搬请家属,而是聚集众官员一起商议,投降清军,保全自已和家属的性命安全。 这个建议也立刻得到了魏国公徐久爵、隆平侯张拱日、大学士王铎、蔡奕琛、左都御史李沾等几名重要官员的极力赞礼同向清军投降,于是众人就聚集在户部府里,由赵之龙和朱国弼两人为代表,进皇城去与清军接洽投降事宜。当然也有不少官员害怕清军,躲回到自已的府里。 韩岱闻迅之后,也没有表示接纳与否,只说自己要请示英亲王阿济格,才能决定,不过却要求各官员不得妄自行动,并且准备好各种户籍、文案、府库等等名册清军,然后听候指令。 众官员听了之后,心里也都稍稍有些安心,虽然还没有见到阿济格,但屯齐的态度还算不错,至少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因此也各回各自的衙门,招集各衙门其他官员也在报道聚集,大家一起清点人员文件、府库的物资,只等着阿济格的招见。同时又命清军把六部九寺十三衙门全都看守起来。 但打从众官员开始忙碌起,南京城中的枪炮爆炸声音就一直响个不停,显然是商家军还在与清军激战。而众官员的表情也不尽相同,有人面带冷笑,不时还说几句什么不自量力、螳臂当车之类的话;也有人面带羞愧,不住的哀声叹气;还有人面无表情,对外界的反应一概无视,装没听见。 只有户部郎中刘成治听说众臣齐降的消息,慨然道:“国家养士三百年,难道就无一忠义之人以报朝廷?”然后持笔题壁:“钟山之气,赫赫洋洋;归于帝侧,保此冠裳。”掷笔于地,然后自缢殉国。 在南京之战开始之前,被罢职的东林众人中,黄宗羲、黄震周、方以智、陈贞慧、冒避疆等年轻一些的人员都先后离开南京,但候恂、钱谦益等老官僚不甘心就此沉寂下去,还留在南京等待时机。 不过因为候、钱二人名望颇大,赵之龙等人降清之后,立刻被人来招他们两人,一同投降。 钱谦益得知南京城破之后,也一度长吁短叹,大哭不止,爱妾柳如是曾劝他自杀殉国,以死全节,表示忠贞之心。钱谦益思索再三,终于点头同意,决定共投莲花池,那知老钱刚刚步入湖中,水湿鞋袜,立刻就缩了回来,道:“湖水太冷,不好死,等等再说……”到是柳如是反而愤然欲投湖自尽,却被钱谦益死死拉住,结果总算是两口子谁也没死戌。 不过赵之龙使人来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