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3节 (第6/6页)
写的,不关自己的事。 史可法和吴甡看完了钱谦益写的劝降顺表之后,都不禁又气又恨,要是当初顺逆之争的时候,钱谦益能够帮自己一把,局势也断不会到今天这一步,想不到挑起这场争斗的钱谦益、候恂等人居然都投降了清廷。因此史可法一把将劝降顺表撕碎,指着东方,大骂不止。 商毅反到过来相劝道:“两位阁老,事己致止,再骂也无益于大局,我们不如也回复清虏,以示我们誓死不降之心。” 史可法点了点头,道:“以恒说得有理。” 不过他和吴甡都不是以文采见长的人,而且现在正是情绪激动的时候,因此提起笔来,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商毅见了,忽然心中一动,也拿起笔来,写了四句,笑道:“阁老以为,这四句如何?” 史可法和吴甡一看,写的是“恨不抗虏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两人看了之后,也都不仅吃了一惊,没想到商毅还有这样的文釆,这四句诗虽然言语简单,但正词严议、气惯长虹,充满了浩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 因此史可法也不禁道:“壮哉,果然是好诗。” 吴甡也连连点头,道:“果然是妙言就在三二句,何必翻动万卷书,我看就这首诗就足以答复清虏了。” 商毅心里暗暗好笑,这首诗可是后世著名的爱国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的遗作,而且和现在的情况也非常贴切,于是就被商毅直接引用来了,当然不会错的。只不过自己来到的这个时代不太理想,大诗人大词人基本都出来了,想抄几道好的诗词作品也没有机会,现在总算是逮着了一个,那能不显露一下。 因此在小小的虚荣了一把之后,商毅对赵之龙道:“赵大人,你就将这首诗拿回去吧,你的家眷被清虏所抓,投降清虏是迫不得己,但且勿助纣为虐。” 赵之龙当然不敢在说什么,就好拿着商毅写的这首诗转回到皇宫里,去像阿济格复命。 看完了商毅的这首诗之后,阿济格也沉默半响,他的汉文水平虽然不高,但像这么浅显的意思还是看得出来,跟本就不用幕僚来为他解释,致少可以说明,商毅是绝不可能和清军妥协的,因此也挥了挥手,道:“赵之龙,你下去吧。”然后下令,向南京的中心城区发动进攻。 清军的进攻是分成东、南两线发起,东线分从小校场、珍珠楼西十八街、西安门外大街三路,而南线则是分从朱雀街、花市大街、皮市街三路进行,毎路各有二千五百人,都是五百火铳手,带二千步兵。在各线还预留了一万五千步兵,只等找到商家军的防线,然后再集中大军进攻,同时又命驻守城外的清军向石城门发动进攻,以牵制商家军的兵力。 但这一次的进攻一开始,清军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从花市大街向前推进的这一路清军刚刚走到大功坊,立刻就遭到了来自两侧楼上、屋顶的袭击,一阵子弹夹杂着十余个手榴弹,扔到清军队伍里,立刻将清军打死打伤百余人,清军见势不妙,立刻退了回去,但枪声也都消失了。 等了好一会儿,整条大街上依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而清军只好又提吊胆的向前进,同时为了保险起见,派出十几个人,爬上屋顶去掩护,就这样小心翼翼的走了一段路,总算是平安无事,一个清兵走着走着,一脚将倒在街中心的一个板凳给踢开。 这一下不要紧,只听“轰”的一声巨烈的爆炸,附近六七名清军顿时都被炸飞了出来,而爆炸的余波,还牵连到十余名其他的清军。 清军顿时一阵大乱,纷纷各自乱跑,寻找地方躲避,而在混乱之中,不知是谁又触动了机关,又是两声爆炸,只炸得清军头昏脑涨,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而在屋顶上的清军同样也好不到那里去,有人在屋顶上走着走着,不知被什么东西绊动了一下,“轰”的一声,炸塌了大半个屋顶,附近的三名清军立刻全都摔了下去,跌了个七昏八素。还有的清军在屋顶上走得好好的,不知从那里飞来一颗子弹,只打得脑袋上鲜血一标,然后骨碌碌的滚下了屋顶,摔到地面上。 紧接着又是一阵枪声大作,几十名清兵又应声倒地,等清军反应过去,准备迎战的时唤,所有的枪声马上就又消失了。而清军依然惊魂未定,谁都不敢乱动一下。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各路清军中都有发生,清军不是遇到商家军的冷枪袭击,就是触动各种各样的机关,比如当一推开门,搬动某一件挡在街上东西,拌动一跟线,甚致是不小心碰到那里,都会引发爆炸。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机关都是爆炸,向弩枪、钉板、落石等等也都有不少。也令清军防不胜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