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名门公子_第1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6节 (第5/5页)

,而他能够虚心的学习,可全都因为当年他弟弟的劝导,那些与弟弟的书信,他可是依旧保存完好,有时实在忍受不了相思之苦,便会再次拿出书信来品读一番,顿时便觉得念头通达,好似补魔。

    或许小时候荀顗还没有察觉到弟弟的良苦用心,可现在,却早已察觉到了,金色的童年,永远是他一辈子怀念的存在。

    第四百七十八章 风月无边

    ..

    傅澜原本想找些道家的玄学著作看看,毕竟如今世家子弟流行谈玄论道,只要是个有头有脸的名士,凑在一起时总免不了清谈一番,想当年荀粲出道的时候,不就是因为与何晏清谈之后,一鸣惊人吗?然后再渐渐凭借自己的才华,便拥有了如今这样的名声。

    可是不知为何,在看到书架上那本《与公子榜首们同居的日子》时,她的心跳顿时漏了半拍,其实对于如今刚刚兴起的小说文化,像傅澜这样的名门贵女是看不上眼的,因为它们似乎除了娱乐价值外,没有更深层次的内涵,甚至连文学性都没有,这样所谓的小说,注定只能成为一次性用品,而无法流传千古。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这样的小说全都是用通俗易懂的句子写成,只要是识字的人,就能看懂,而它的草根性更是让它传播广泛,再加上说书先生也开始抛弃传统的剧本,转而开讲这样的小说,各种因素,导致了这样具有极大的娱乐功能的小说,成了新兴的一种文化。

    而那位荀博士可是在课上,公开宣称自己爱看小说改编成的小人书,他半开玩笑说自己是那位笔名为玉散人的拥趸,那本名为《极品才子》的小说,他看得十分过瘾。

    当时整个课堂就热闹了,这荀粲是谁啊,传统文坛新星,以《三都赋》《阿房宫赋》为代表的几篇辞赋直接奠定了他辞赋大家的地位,再加上那么多精致的婉约小令,怎么看都是非常高雅的大文豪,可他居然说自己喜欢看这种庸俗不堪的小说,这无疑让诸多有意向写逸文小说的作者们很受鼓舞。

    其中某个叫做吴顺的太学学子,在荀粲的课堂上激动的脸都红了,他可就是那位笔名为玉散人的大神啊,不过这样的大神,自然比荀粲这样的至高神要差远了,荀粲的《三都赋》以及《花间词》虽然文学性很强,但他的销量,可不比通俗小说来得差,口碑又好,这不是至高神是什么?

    其实如今的《旦榜》杂志也掌控在荀粲的手中,若没有荀粲对这种逸文小说的支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发展呢,而之后诸多商人看到了这种娱乐业的潜力,便纷纷开始办杂志,发小说,追求利益的跟风,使得小说愈发风靡。

    至于“小说”一词,则来源于春秋诸子百家时期的“小说家”,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小说家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可如今“小说家”似乎又“死灰复燃”了,毕竟如今魏国风气开放,儒家文化由于战火被破坏之后,诸子百家又开始兴起,如今小说的风靡,让不少名为“公知”的有识之士惊呼,小说家开始崛起了!名为《大魏日报》的报纸便以此为标题,很外行的剖析了这一兴起的文化载体。

    事实上,北汉时期老早就有一位名叫虞初的小说家,号“黄车使者”,洛阳人,汉武帝时为方士侍郎,在《郊祀志》有载:“雒阳虞初等以方词阻匈奴、大宛。”虞初虽为北汉人,其功於小说家者为汇编丛谈之小说。据张衡西京赋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可见虞初在整编小说上的地位。

    虞初著有《虞初周说》,内容为其所辑小说之汇编,篇类近千,非汇编而何。然卷帙浩繁,尤易散失,故其书亡佚亦早。

    真正的历史上也有这位名叫虞初的小说家,他被人号称是小说家的鼻祖,如今小说的繁荣状况,若是他泉下有知,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而既然有《旦榜》这样的周刊杂志,自然也免不了有日报这样的东西产生,而魏国也因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杂志与报纸的部门,让一切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不过似乎不少“有识之士”,尚未将舆论看得太重要,于是自由的言论,导致是文化的空前发达,像河蟹神兽这种玩意是绝对不会产生的。

    傅澜在纠结的时候,已经将手伸向了那本《与公子榜首们同居的日子》,而她的脑中也陡然想起了之前那两个女孩交谈的内容,“第五十三章风月无边”已经挥之不去,她到底应不应该翻看这本书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