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6节 (第3/5页)
自己凑集又能凑集到多少?这是一百多亿,不是一两百万,别说高新区了,就算武溪,杨卫国想要整治一下锦南河,都因为囊中羞涩而不得不暂时搁置,再青睐林辰暮,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融资?就更不靠谱了,就钢铁厂这个烂摊子,谁会把钱往里面扔?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林辰暮拿出的改造方案,观赏性是无可挑剔的,可却根本就不具备cao作性。 “林书记,你不是跟老头子我开玩笑吧?”陈嘉根就没好气地说道。 林辰暮却微微一笑,说道:“虽然整个方案还只是草案,不过我们已经跟香港的国兴集团进行了联系,国兴集团很有兴趣跟东江钢铁厂合作。” “真的?”陈嘉根闻言眼睛不由一亮。 虽然离开政治中心已经许多年了,可香港的国兴集团,他一直都有所耳闻。国兴集团是香港数一数二的企业,经济实力雄厚,在国内和高层的关系也极为密切,甚至在刚改革开放,许多香港人还对大陆忌惮害怕之时,就率先大举进入大陆市场,集团主席何老先生更是不止一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而如果国兴集团真能介入钢铁厂,即便林辰暮所画的蓝图难以实现,盘活钢铁厂也是有可能的。不过他还是有些心有余悸地问道:“国兴集团不会只是冲着钢铁厂的那块地来的吧?” 陈嘉根所说到的那块地,是以前东江钢铁厂的老厂区,以前看来偏僻遥远,可现如今,却赫然已经算得上市中心了。钢铁厂虽然在早些年就搬到了南郊,也就是如今的高新区,可这块地包括家属区,却一直都没动。许多人都盯上了这块宝地,如果不是市政府强压着,规定地不单卖,土地必须要和整个钢铁厂改造联系在一起,这才打消了许多人的主意。 不过,也是因为如此,好几次有人打着收购改造钢铁厂的幌子,实则却是为了这块地来的,也难怪陈嘉根如此担心了。 “不会的。”林辰暮就笑着说道:“我们在谈合作的时候,根本就没提过这块地的事,也没想过要以这块地作为筹码。国兴集团是看好国际钢铁市场的形势,也愿意和我们在互惠双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那就好,那就好。”陈嘉根不由就咧嘴笑了起来。东江钢铁厂一直都是他的心病,尤其是看着以前那些老下属,老同事,现在晚景凄凉,他心里真是不好过。如果能在林辰暮手里得道圆满的解决,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林辰暮也笑着说道:“陈老请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让东江钢铁厂重新焕发新机。不过许多人员可能对我们的工作有些不理解,还希望陈老能够替我们多向他们进行一些解释和介绍工作。” 陈嘉根老脸不由就是一红。他气冲冲来兴师问罪的,当然也是听信了谣言,什么林辰暮光顾着面子和形象,不顾老百姓死活,什么林辰暮勾结不良商人,要贱卖国有资产之类的。可真了解实情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自己是错怪林辰暮了。去分享 第二百零六章无耻 送走陈嘉根之后,林辰暮也算是松了口气。请使用本站的拼音域名访问我们看书这种老干部最难对付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打发的,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得罪一大票人,而且落下的名声还不好听。以前有个市长值提拔前夕,春风得意的,却就是因为得罪了老干部,被老干部们联名上书,提拔最终泡了汤,后来市长也没当成,被调到省里某厅当厅级调研员去了。因此,所有人对这些老干部向来都是敬而远之的,不指望他们成事,就指望他们别坏事。 不过这次也算是歪打着。林辰暮已经听说,因为停产一事,东江钢铁厂的许多人已经在筹谋到市委市政府门口去堵门请愿,把事情闹大。当然,幕后肯定是有黑手推动,要不然,停产前管委会已经就政策宣传和工人生活保障问题和厂里的主要人员进行过沟通,事情不至于闹到如此地步。而陈嘉根在钢铁厂的影响力是无以伦比的,只要他回去之后,将所了解到的东西进行传达,相信许多谣言不攻自破。 而东江钢铁厂的改造,是林辰暮上任伊始就一直想要做的事情。钢铁厂一直这样半死不活的,完全就是个烂摊子、无底洞,如果没有一个完整彻底的改造,财政有再多钱投进去,都溅不起水花,顶多就是让钢铁厂继续苟延馋喘一阵。而钢铁厂的上层却存在极其严重的经济问题,厂里都到了发不起工资的地步,可高层领导还带着家属去国外旅行,美其名曰考察市场。前几年从国外高价买回的设备,现在也还放在库房里派不上用场,据说上层领导拿了巨额回扣,买了一堆不适用的废铁。 而市政府将钢铁厂这个大包袱甩给高新区后,林辰暮更是感觉到身上担子的沉重。事关数万人生存和吃饭的头等大事,如果再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