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节 (第5/5页)
可以攻击的目标,不见得就真能奈何得了他,可自己却是死定了。 因此,他告诉自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自己必须要保持冷静,只有保持冷静才能应对眼前错综复杂的状况,化解来自各方强大的压力。是以,不论心头如何焦虑,他却是和对面的客人谈笑风生的。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男子,微胖,白白净净的,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的,可乔瑞华在他面前,也不敢摆什么架子,而是客客气气的。这个人叫滕家山,虽然不在官场里任职,却是《人民日报》一位知名的评论记者,他发表的评论章极为犀利深刻,入木三分,就连许多中央领导都会看。而乔瑞华之所以认识滕家山,也全是因为他曾经当过现中宣部副部长苏宏远秘书的缘故。 而滕家山,这次就是因为东江钢铁厂的事来的。 其实,自从被推上风口浪尖后,陆陆续续来武溪采访调查的记者就络绎不绝,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让他这个大市长亲自接待的。 闻着淡淡的茶香,滕家山笑着说道:“王老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乔市长,你们武溪应该感觉压力很大吧?” 乔瑞华心头极为苦涩,却笑着说道:“老人家有些急,也可以说是胸中无私天地宽吧。其实我们武溪东江钢铁厂的改制,并不像王老所担心的那样,会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相反,我们在这方面极为注意,有极为严格的制度来进行保障。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盘活东江钢铁厂,让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老厂重新焕发生机。” 心头将林辰暮恨得要死,可此时此刻却不得不为林辰暮高唱颂歌。不过,乔瑞华也不声不响地将许多高新区的功绩捞在了自己身上,就好像整个东江钢铁厂改制,是他一手策划和主导的。 滕家山微微点头,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其实东江钢铁厂当初的改制方案我也通过某些渠道看到了,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也觉得确实很全面,也很有魄力。不过你也知道,再好的经也要有好的和尚来念,才不至于念歪了。这些年,挂着羊头卖狗rou的事还少吗?我觉得王老的担心还是有必要的。” “怎么?改变观点啦?”乔瑞华就笑着问道。 王老的观点出来后,全国上下附和声一片,不过也有提出反对意见的,滕家山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曾经在报纸上连续发称,改革不能因噎废食,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应该要重视起来,但不能因此就全面否定改革,相反,在现阶段应该加大改革力度,从单纯的经济层面的改革纵深到体制、人事等政治层面上来。目前改革中之所以出现问题,也是因为改革不够深入全面的原因。 “也不是改变观点了,而是王老的担心是确实存在的。”滕家山摆摆手说道:“乔市长你是搞政务的,应该知道,每年我们国企改革中流失的国有资产就高达数千亿元。甚至许多企业直接改进了私人的包里。这几年,这方面的呼声就越来越强烈,不少人大代表都提出了限制和加强监管的提案,王老只不过是直接将这层窗户纸给捅破罢了。” 滕家山神色和煦,可乔瑞华却越听越心惊,就仿佛滕家山是故意在点自己似的。他很想打听南渠无线电厂的事,不过却又怕引起对方的警觉,就叫苦道:“其实我们的工作也很难做,不改制吧,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厂子陷入困境,广大工人群众生活困顿。可改制吧,又会面临诸多问题。毕竟许多企业也不是慈善机构,没有好处是不会来接手烂摊子。” 滕家山就笑着说道:“这当然不容易了,更是考验你们这些父母官能耐的时候。既能达到目的,又不至于让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如何掌握好其中的平衡点的确很不容易。不过,我看你们高新区就搞得挺不错的嘛。” 听到滕家山夸赞高新区,乔瑞华就像是不小心吃了苍蝇一般恶心难受,不过还是强笑着说道:“对于高新区这个示范窗口,我们市委市政fu一直都高度重视,配备了非常能干的年轻干部队伍,有想法有冲劲儿,在我们七区十二县当中,是平均年龄最小的。” 滕家山就点点头,不无赞许之意地说道:“不错,在这方面你们武溪的确走在了前面,别说是你们七区十二县了,恐怕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哪个地方的干部平均年龄比你们高新区的小。有没有考虑过进行全面推广?” 乔瑞华就苦笑着摇头,高新区只是一个特例,一个是姜家的林辰暮,一个是苏家大公子,倘若换着是其他人,哪有可能压得住场子?因此,高新区的模式,是根本就不可能复制的。别说是他乔瑞华了,即便加上杨卫国,也顶不住巨大的压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