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节 (第6/7页)
犹豫,他本打算立刻回国去找小燕子的。贺余生外粗内细,他知道李虎丘心里的打算,插言道:“虎丘,你一个人回国去找孩子不啻大海捞针,如果我打发所有跟卧虎堂有关联的国内朋友帮你找,相信一定会比你自己找要强的多,有了消息立刻通知我,而你就得留在卧虎堂听消息,这样一来不就有时间跟金三爷学这门本领了吗?” 贺余生的话入情入理,李虎丘又真心想学本事,当下抱拳道:“那就辛苦三师伯三个月。” 从这天起,李虎丘开始跟金川学着识别古玩的本事。金川把他带进了一道崭新的大门,那门后边是一个光怪陆离有喜有悲的世界。 金川给他上的第一课就是历史课。介绍他看的第一本书也是历史书。一边看一边给他讲其中的道理。李虎丘这才知道鉴别古玩这四个字另一面就是历史人文,天文地理,社科杂学。 每一件古玩的背后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其中的珍品精品更多伴随着名家名人轶事和重大历史事件。因此,认识古玩首先要学习历史。 读历史是李虎丘感兴趣的事情,金川讲历史走的是野路子,着重讲的除了朝代变迁外,重点多放在名家轶事,文史典故上。包括历朝历代名家大匠作品的特点风格,介绍当时的时代变迁跟艺术品古玩相互之间的影响。讲解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轶事,名人墓葬等等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开拓了李虎丘的视野,更增广了他的见闻和学识,也让他明白了知识并非只有学校才能学的到。只要肯努力,他这个文盲也有机会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灿若星河,五方杂学包罗万有,又岂是几个月便可学的完的。一个月后,金川给李虎丘介绍了一大堆古典书籍,让他日后有时间慢慢详读,知识积累非一朝一夕,现在时间有限,他要开始教李虎丘认识古玩了。 这方面的知识相对历史知识而言,专业性更强了。李虎丘用废寝忘食的精神如饥似渴的学习着。 可称之为古玩的东西有很多,大体上以器分类科分为: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金器、银器、铁器、铅锡器、瓷器、珐琅器、漆器、竹木器、骨角牙器、书画、文献等。鉴别古玩,不仅要熟悉东西的材质特点,还要熟悉它所处朝代的人文特色,历史掌故,时代背景,工艺水准,科学水平,名家手笔的特点,产地气候,真可谓包罗万象千变万化。真真假假极难判断。 专业知识尽是些死记硬背的内容,这方面居然是李虎丘的强项,这小子从小背规矩读水浒,在郝瘸子掰断胳膊腿的威胁下练出的记忆力。金川给了他数十万字的资料,他看了不到一个月,居然都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来。金川为此很满意,交代他: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水无常势,人无常情,一切都在变化中,学到的记住的这些东西会背不是最重要的,会用才是关键,所以要活学活用。李虎丘说,这个道理放到做人上一样是通的。 专业知识用了一个半月,剩下的半个月里,金川重点给李虎丘讲解了一些古玩行里的规矩和他成长的经验。最后他带着李虎丘参观了他在俄罗斯收到手的宝贝。 吃古玩饭若想不打眼,名家的说法是首戒贪婪,次戒多言。金川却告诉李虎丘,若想少打眼,首戒不贪婪,次戒不敢言。他说的贪婪不是欲令智昏的贪婪,而是指参与这行当的热情动力,吃一堑长一智多看多学,别怕打眼,必须敢于贪便宜。对的错的都是经验。次戒不敢言,说的是要想多了解多见识,必须敢问敢说,别怕吃亏上当被人当棒槌玩,谁都是这么过来的。李虎丘总结这句话就是,傻大胆把亏当福气吃掉,失败当大便拉出去,经验教训留下,迟早能立地成佛。 古玩行里的规矩很多,瓷不过手,铜不遇水,木不触金,玉不蒙尘,真假不言,得失不计,吃哑巴亏,捡哑巴漏。等等规矩不一而足,真让李虎丘大开眼界。这古玩行里的规矩用到社会上四方通用,可以说这三个月是李虎丘处世之道成形的催熟剂。少年贼王正已火箭的速度提升着自己的内涵修养。 三个月后,卧虎堂上。 金川在桌上摆了三张画给李虎丘看。李虎丘从款、跋、纸张,鉴藏印记、质地、尺寸、装潢一路看下来,末了闭目思索良久,忽然睁开双眼,低头在三张画上闻嗅起来。最终说道:“三张尽是当代摹版。”他一指居中的一幅图,宋仿唐代仕女名家张萱的卫夫人像,道:“这幅图画的最好,乍一看用的是宋代的纸张和宋代风格的装潢,也有几位宋代名家的题跋,但我却认为它是近代仿品。”金川不动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