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_第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节 (第1/5页)

    “此人久在殿下身侧,又为殿下至亲,殿下难道就没有意识到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啊。太平公主与圣上和相王不同,此人秉承则天皇后的性格及谋略,其从政经验比起两位兄长要强许多。然此人有一桩好处,就是她不像则天皇后与韦皇后那样以谋求高位为目的,只要富足即可。她虽这样,然决不能容忍韦皇后把持大政,她怕这样的结果会陷自己于风雨飘摇之中。太平公主既有谋略,又善笼络人物,我近日听人说,太平公主近来最爱结交朝中重臣,原来她对‘斜封官’一事向不参与,近来也经常找圣上授任,为此还与安乐公主有了争执。她这样做,我相信她非为财货,定有图谋。在此点上,殿下与太平公主有相同谋求之处,殿下应取得太平公主支持。若公主答应,其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人脉关系可为殿下所用,则大事成矣。”

    李隆基到此时方悟刘幽求非夸夸其谈之人,虽身处低位,然对朝中形势与各方力量相当熟悉。其不计后果全盘向自己托出,足证其心真诚,尤其对太平公主的见地,李隆基此前虽与姑姑亲密,然绝对想不到结盟谋事的地步。由此看来,刘幽求有着相当透彻的眼光。李隆基想到这里,手一撑立起身来,然后走到刘幽求面前执其手道:“先生一心向唐,语出真诚,隆基幸也何如!谋事尚在其次,我们有缘结识,又谈话投机,这才令人欢喜。来,我们且促膝深谈,望先生不吝教我。”

    刘幽求见李隆基情之所至,绝非作假,遂微笑道:“殿下卜筮三次然后箸起三次,岂非上应天意?若谋虑清楚,天意佐之,大事岂能不成?”

    李隆基闻言,方知普润与刘幽求关系大非寻常,此等幽微之事定是普润说知,则两人谈论自己绝非一次。其心念间恍然一动,心想今日莫非是二人设的圈套?然又观刘幽求的神色发乎真情,对自己绝非恶意,又复释然,遂答道:“此等游戏之作,那是当不得真的。此事今后不可再说,若传扬出去,我岂不是与朱雀门上的图画一般无聊?”

    刘幽求正色道:“殿下,所谓成事在天,那也是真真切切的。诸葛孔明曾说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若不应天意,纵然谋虑百般,终无用处。”

    李隆基就在刘幽求面前坐下,微笑道:“先生观察隆基,恐非一日了。请问先生,若皆以此等眼光来看隆基,我岂不成为众矢之的了?”刘幽求闻言一愣,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李隆基之所以被密友呼之为“阿瞒”,并非浪得虚名。大凡人之秉性,发乎天成,往往自小及大,从细微之处透出本质。据说八岁的李隆基有一次入宫,曾被武懿宗拦阻,李隆基慨然说出“这是我家朝堂,碍你什么事儿”的豪言。一方面显示了其英武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表明李隆基自小生在皇家,业已生出傲视天下的秉性。

    虽然顶着则天皇后及武家的压力,然李旦毕竟也当了数日皇帝,则天皇后称帝后,李旦还是“皇嗣”,至少从名义上还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则天皇后当皇帝,从程序上还有李旦数次辞让的环节,于是李旦就有了“一让天下”的美名。后来李显返京成为太子,也是因为李旦多次辞让“皇嗣”称号方有的结果,于是李旦更有了“二让天下”的美名。

    李隆基作为李旦的三儿子,亲眼目睹了这些过程。父亲曾经当了皇帝,然而转瞬即逝;父亲当了“皇嗣”,也说没就没了。探究个中缘由,他发现父亲始终是一个被动者,就像一枚棋子,任人随意拈起然后随意落下,始终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那位能够左右自己一家命运的下棋者为祖母则天皇后,她之所以能够成为下棋者,缘于她掌控着这个国家。

    至于后来的局势,李隆基看得眼花缭乱。伯父李显当了皇帝,其不学父祖的励精图治之风,反而宠信韦皇后和武三思,使朝纲紊乱,政纪松弛。李隆基打心眼里瞧不上自己的这位皇帝伯父,他始终认为祖母选择自己的伯父而不选择自己的父亲当皇帝,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事情很明显,伯父李显向无主意,且任人唯亲,父亲李旦虽然恬淡无为,然头脑清楚,日常修持儒家之术,其治国能耐明显比李显要强。当然,李隆基这样想也有自己的私心,父亲若当了皇帝,自己就成为皇子,也就有了当太子的可能。想想当初的太宗皇帝,其功劳很大,毕竟是皇二子,靠着其谋略及“玄武门之变”,结果也成了皇帝嘛!

    对于李隆基刺激最深的是太子重俊的未遂政变,若此次政变成功,李重俊可以一跃成为皇帝。李隆基事后仔细打听了事件的各个细节,忽然发现发动一场政变其实并不太难,若能把握好,则皇位伸手可及。假若那日李重俊少些犹豫,带领兵士快速攻下玄武门,将皇帝皇后擒入手中,就是此后的皇帝援兵来得再多,也终归无用。“成则王侯败则贼”,此话一点不假,若事变成功,李重俊也不需要用自己的头颅祭奠武三思了。李隆基此后每每想起这场事变,心中都会替李重俊感到惋惜:毕竟未历大事显得稚嫩啊!李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