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页 (第1/2页)
他一个村一个村收鸡蛋,靠着嘴甜机灵,虽然挨了欺负,被人坑过,总体上渐渐上了路子。 等到过年的时候,他就把成本挣回来了。张福林要还钱,张福年只收了一半,另外一半给他继续去做周转。 张福林有了营生,有人悄悄去公社举报,被张福林的姑爹压了下来。姑爹知道,很多地方已经半放开了,全部放开只是早晚的事情。 看到张福林干的这样有声有色,张福年想到了自己的大舅子夏生。 夏生手艺精进了不少,他白天上工,早晚接送meimei,等到农闲的时候,他不是在外头淘腾铁丝,就是在家里琢磨竹子。 人的天赋是老天给的,别看夏生读书时用棒槌都捅不进去几个字,那些竹篾到了他手里,就跟活了一样。 没有师傅教导,他凭着编制铁筛的基础,很快就自学会了编制竹篮、竹筐子,还能做筷子,下一步,他准备研究编制竹席。 刚开始,他编制的东西也就家里用用,偶尔送一送亲戚。村里人谁家缺个什么,也会拿点粮食来换。 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也没人去举报。村里有个手艺人,大家生活也更方便不是。 夏生又上工又做竹器,一年能给家里挣不少粮食。自从他学会了手艺,不再让刘德庆做铁筛,除了上工,其余时间都让他歇着。 他是家里长子,渐渐竟有了做主的样子。上工,做手艺,照顾老父亲和弟弟meimei。 刘德庆十分庆幸,这个原来懒懒散散嘴馋的大儿子,现在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但夏生毕竟还是个老实孩子,他只能想到做竹器和村里人换粮食。至于挣钱,还是偷偷摸摸做了铁筛到很远的地方去卖,防止被人举报。 张福年悄悄给刘翠屏写信,让她转告刘德庆,自己这边已经有人开始悄悄做买卖,建议夏生做一些精美的竹器,挑着先到旁边的公社去卖,可以换来钱。 家里粮食是够吃的,缺的就是活钱。 刘德庆一向对张福年很信任,心里也活泛了起来。村里人的需求量毕竟有限,要是能拿出去卖钱,家里以后就不用发愁了。 刘德庆有卖铁筛的经验,换汤不换药,辅佐夏生认真做了一批质量上乘的竹器,趁着天没亮出发,到隔壁公社走街串巷悄悄卖,给钱也行,给粮食也行。等到天黑的时候再回来,每次少说都能挣个两三块,外加二三十斤粮食。 父子两从过了年之后,每个星期都去外面跑一趟,等到刘翠屏放暑假的时候,家里的光景已然大变模样。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以前他三不五时卖一个铁筛,挣个块儿八毛,就算有人知道点风声,看到他病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