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节 (第2/3页)
关押在大牢里。 朝臣一片茫然,因着早就得到消息,说司马珩把刺客放了,但未声张,那时有人猜是刑部在钓饵,有人猜刺客拿幕后指使的消息换了命。 但那时候都觉得,刑部钓饵,未免这架势做得也太不像了,倒像是刺客拿消息换了命。 于是不免猜测,若真有幕后主使,必然不会让刺客活着出敬都,可若是在敬都将人暗杀了,未免又引人注意,是以倒有些阴谋的味儿。 但如今这是怎么回事? 孰真孰假,似乎都快要分不清了。 刺客处决的当日,司马珩向全国发了罪己书,言辞恳切地反思了自己即位以来的重重“罪行”,说天下初定,百废待兴,而他即便废寝忘食,亦有诸多疏漏和不周,近些日来在忙通商之事,而连日暴雨,南方又水患严重,沿岸百姓颇受水灾之苦,兴修水利刻不容缓,此皆是要掏空国库的大事,而农耕受战乱的影响太深,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已下令三年内免除赋税……诸多的事宜需要推进,环环相扣,焦头烂额,故而疏漏难免,以至竟招来祸端,但先皇遗志,振兴大临乃是他毕生之追求,虽则困难重重,必也会舍身忘我,此志不改。 最后更是提了句,早些年他还是太子之时,青州同蔡参一役他瞧见民生多艰,便起誓要身报山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那时,他得沈氏在身边照顾,此女出身微寒,却也心系民生疾苦,更在菩萨前请愿,愿为他诞下子嗣,以求皇室兴旺,庇佑大临昌盛,此后多年,诸多艰难。一路走来,沈氏于他,早已是共患难的情谊,他早年亦曾在佛前祷祝,愿得麟儿,他必倾心栽培,如今有一子一女,皆根骨绝佳,并列为储君之选,想来是上苍听到了他的祷告,天赐麟儿之喜,无以言表,为报上苍垂爱,日后定禁欲修身,勤加政务,因此后宫将永不再填充新人。 沈荞将那份罪己书反反复复看了无数遍,似乎恍然明白他这几日究竟在干嘛了。 他说要告诉天下人,只要她一个。沈荞并未放在心上,甚至觉得他说这话幼稚得好笑,她觉得心意自己领会了便够了。 没想到他真的做了出来。 沈荞一时又好气又好笑,更觉得……有些眼眶发热。 他这个人真是…… 紧接着便有消息陆陆续续传来,靖王发现自己院子里关着的人凭空不见了,又听说城西刑场处决了刺客,整个人惊惧欲绝,战战兢兢地去问刑部的人,问了无数人,都说刺客一直在刑部关押,从未离开过刑部,一个人这样说他尚且存疑,但每个人都这样说,他便觉得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恰巧这时,听说沈无庸近日里住进了将军府,说沈将军似乎是要办喜事,他在府内照料,为了怕冲撞喜事,特意易了容。 见过的人都说:“天呐,沈大人的易容术简直太过可怕了,同他本来的面目判若两人,近看甚至都无法看出丝毫破绽。” “何止,沈大人的缩骨之术才叫恐怖,除了身量比自己还要大的,据说可以模仿任何人的体型,甚至是孩童。” 靖王想起那日司马珩宣布“痊愈”之日叫人去乾宁宫,一群人从书房出来,同沈无庸擦身而过。 他似乎忽然之间明白了什么,那刺客压根儿就没有从刑部大牢出来,出来的只是易了容的…… 他顿时惊恐,然后拼了命地回忆那日司马珩的神情,只期望能从回忆里找出一丝端倪,可司马珩似乎面无表情,什么情绪也没有,只若有似无地看了他两眼。 但即便只是两眼,已足够让他崩溃了。 他在家里踟躇半日,夜里便进宫求见请罪,跪在司马珩面前,哭得涕泗横流,言说自己鬼迷心窍,万不该做出此等蠢事。 司马珩低头看了他许久,而后似是叹了口气,起身弯腰,将靖王托了起来,靖王身子抖得像是筛糠,畏怯地看着司马珩,听到司马珩说了句“下不为例,皇叔”,他似乎才倏忽活过来,狠狠吞咽了好几口唾沫,保证绝不再犯,甚至交出了先皇交给的尚方宝剑。 郑楚玉得知此事,更是吓得病了一场,他深知大势已去,司马珩远比他想象的要更难拿捏,在病了几日之后,他脱帽致仕,请求告老还乡,司马珩甚至都未挽留,只祝他路迢水长,路上多保重。 其余人自然也看得明白,司马珩只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