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章 贪婪与恐惧 (第1/2页)
在次贷危机中赚的盆钵满溢的空头们,很大程度上要感谢cds这个风险收益几近完美的金融工具。 以李彧为例,他投入了1亿美元的本金,可以购买12亿美元的cds产品,但并不是付出12亿,而是每年交12亿美元的1保费,1200美元,而且李彧的这份本金可以在缴纳之前存进银行获取5的利息,也就是500美元,这样第一年只要支出700美元,加上100的佣金。 1亿美元的产品一年最多损失8,但理论上的极限可以赚1200,即便里面必然存在大量的死账、坏账,但这依旧让投资者欣喜若狂。 ”错了赔8,对了赚1200“的工具,何止是神奇。 按照李缨的估计最终收尾时的资金应该在6亿美元左右,按照1亿本金的算法利润是600,但按照12亿算起来的话收益只有50,而且李缨还动用过低倍的杠杆。 至少有数以万计的美果人,包括房产经纪人、贷款审核员、压力越来越大的买房者,嗅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但这些人是没有办法直接做空美果房地产市场的。cds根本不会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普通投资者连门槛都摸不到。 在美果仅仅有100家机构涉足了cds,但只有极少数人,大于10,小于20,选择直接对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这一小撮人,绝非每天羽扇纶巾静待樯橹灰飞烟灭,他们面对的对手盘,本质上是政服、银行、美联储、评级机构等无比强大的机器,他们永远不知道对手盘能够做出什么举动来。 ,弄不好就是高楼倾塌。 这也是李缨选择保尔森作为合作伙伴的原因,他的基金有涉足cds的机会,当然李缨需要付给保尔森不菲的管理费。 李彧知道这些信息还要多亏他看过一部叫做《大空头》的电影,电影中有三路人从事的金融行业,在这一场次贷危机中他们有的赚几千万的,也有赚几亿,数十亿的。 而这部电影的原型就是约翰·保尔森,不同的是电影中的主角赚的钱还不如现实中保尔森赚的领头多。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被投资界当成名言而广为流传,”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用华夏话说就是”见好就收“。 在金融风暴中,投资银行不行了,保险公司也忙于自保,对美果征服来说,“阿呆”“阿瓜”们已经靠不住了,他们开始把信心寄托在诸如保尔森这样的‘贪婪者’身上,更希望这些“贪婪者”能够挺身而出,成为“拯救者”。 2008年9月7日,美果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即将崩溃的两房。 2008年10月3日,布氏征服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2008年11月13日,约翰·保尔森与其他四位排名前五的对冲基金大佬,被邀请出席征服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 正处于恐慌的人们永远不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