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益州的改革 (第2/2页)
举孝廉之后,前程远大,升迁较快。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相当于隋、唐之后的进士出身。 茂才则多为现任官吏,也就是说,茂才便是现任官员中的佼佼者。当下还有不少人,先举孝廉,再举茂才。 察廉,是指察举廉吏的意思,并不是指孝廉,被举为廉吏者,多为低级吏员。 光禄四行,指的是质朴、敦厚、逊让、节俭,四种品行,一般由丞相、御史来举荐,范围只在光禄勋属官之內。 这些制度,听起来极其复杂,很是规范合理的样子,其实早就烂透了! 人才的选拔,统统要由人来举荐,其中的可cao作性就很大了! 人都是有利益群体的,与其推荐别人,不如推荐自己人!这就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被举荐之人没有名气? 那就虚张声势! 没有真才实学,过不了考核那一关? 那就利益互换!这次你考核我的人放水,下次我考核你的人也放水! 反正都是士族子弟,搞不好还是亲戚呢? 搞来搞去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因为这个时期,士族只和士族联姻,寒门子弟很难攀上高枝!门当户对的观念,那简直就是根深蒂固! 所以,当时的士族与士族之间关系极为密切,互帮互助之行为,蔚然成风。 “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便是当下,人才选拔制度的真实写照。 正因为华雄,清楚的看到了这些弊端,所以他决心,率先在蜀中展开改革。 他一方面在轄地内,尽可能多的建立官办学堂,播撒读书种子。 另一方面,又建立了军事学院、文史学院、格物致知学院。 从这三所学院毕业之人,他优先录用。当然了,想进这三所学院学习,那也是要经过相关考核的! 他也曾经想过,就这样将后世的学院制教育方式照搬过来,会不会步子迈的有点大?步子迈的这么大,会不会扯到蛋? 随后他便释然了! 也只有这样的分门别类,专业培养,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就算是科举制,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步子大点就大点吧!只要小心些,方法得当,也不一定就会扯到蛋! 然后,就是对工商业的鼓励,对酿酒、冶铁、铸造等,各种手工业的升级改良。 依旧大力提倡研发,奖励研发,提高匠人社会地位,将能工巧匠纳入益州科工院。 最后,开展军屯、民屯,鼓励开荒,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建立农业研究所,继续走科技强军、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的路线! 当然了,这是一盘大棋,仅仅依靠他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 他将手下的文臣武将,统统调动了起来,卢植、李儒、田丰、沮授、法正等人,抽空还得去几个学院客串教授,身上的担子都是不轻。 前几日,孙策、颜良、文丑三人,也已经到了,华雄便任命他们为将军,到军中任事。 孙坚、纪灵、公孙瓒等人,也会抽空去军事学院,教一教行军布阵,战阵武艺。 益州境内的军民,随之便满负荷,热火朝天的忙碌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