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王朝_第231章:宜春屠戮,巴郡杨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1章:宜春屠戮,巴郡杨家 (第2/6页)

一定威慑力的,疯狂的世兵们逐渐平静,城中的嚎哭声和凄惨声也逐渐归于平静。如果抛开满街的尸体、民户里低声的抽泣,以及黑如焦炭的大地不论,这里倒还真像一座太平之城。

    杀够了,抢够了,发泄够了,事情也大条了。宜春一战后,世军虽然赶跑了陈军,但自身的损失也十分严重。两万五千名官兵,最后狄无伤点兵时,才点出一万六千多人,余者不是战死了,就是在烧杀抢掠的时候不小心被愤怒的百姓给杀死了。为了平息民怨,狄无伤不得不派人去抓捕罪孽深重的犯人,不管怎么说,都得给人家一个交代吧?但这个命令传到下面,却根本施行不了。要知道,古往今来,小弟拿了什么东西,都得挑出最好的先去孝敬大哥和领导,剩下的才是自己的。毕竟坐到领导阶级,你要让他亲自带队去抢劫,那也有点说不过去。这个道理上至朝廷军队,下至山贼土匪,都吃得开。既然收了东西,那大哥就得罩着小弟。现在你狄将军要拿咱们小弟开刀,那还了得?

    但狄将军的面子也不能不给,最终,还是二把手刘善灵机一动,将那些还未被斩决的一百多名陈军全部割了舌头、扒了衣服,赤条条的押到了城中央。当众斩了他们。

    狄无伤还是个比较心软的人,他虽然知道刘善等人阳奉阴违,但他也不能说什么。只能尽自己所能的用钱粮去援助那些受了兵灾的难民。相比之下,二把手刘善就潇洒多了,杀完人连手都没洗,就敢大摇大摆的去城里喝花酒逛青楼。在他心里,是没有“报应”二字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古以来,有因就有果。好人终有好报,恶人终有恶果。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所谓报应,虽然偶尔会迟到,但总是会来的。

    在百姓们冷漠的眼神中,一百多名无辜的陈军被砍了头。狄无伤这才松了口气,不管怎样,这多少也算交差了。就在他准备继续进攻赣县时,朝廷的使者到了。

    当狄无伤率军攻下南昌时,他的奏疏也终于到慕容皓手里了。慕容皓本以为这是狄无伤上交的有功之臣的名单,以便朝廷准备封赏,结果打开来还没看两眼,慕容皓就傻了。

    应该说慕容皓还是比较理智的,他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焦急。扬州地广,虽然此时内部空虚,但就狄无伤手下那点人,说句寒酸的,守一个郡都吃力,还想妄图吞下整个扬州?所以对狄无伤的这份奏疏,慕容皓是又急又欣慰。奏疏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透露出的都是狄无伤对自己的忠诚,也正因为如此,慕容皓才舍不得让这个忠臣出什么意外。

    但眼下除了这份奏疏,就再也没有其他消息了。狄无伤打到哪了,战况如何,朝廷全都不清楚。慕容皓当即命徐州的刘仕闼紧急复出,调徐州、青州两州之兵,以及大批粮草军械,火速赶往扬州接应狄无伤;又命洛阳方面遣使去江夏,以盟友国的身份,请求驻扎在江夏的楚军出兵拉兄弟一把。

    求援信到了江夏,江夏守将对此十分重视,但却十分遗憾的回信表示虽然我们很想帮您,但不巧的是我们江夏的部队刚刚调去襄阳了,现在咱们自保都成问题了,实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调动了。不过虽然咱们出不上什么力,但我们楚国在精神上是支持你们的。如果贵军在扬州出了什么事,我们一定会派人去收尸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封回信并不是涮慕容皓玩儿或者是作壁上观,此时江夏郡中是真的无兵可派。襄阳的战事已经进入了白热化,蜀军虽然兵力数量稍弱,但杨铎所带来的却是蜀军中的精锐,战斗力极强。再加上楚军又是长途从武陵赶回来,刚一交锋,就连败数阵。梁何都的坐骑被乱箭射死,他本人也差点负伤。

    蜀军出自西川,西川鬼斧神工的地形锻造了一群身手不凡的精兵。楚军和他们对垒上,手上又没有强力的骑兵部队压阵,自然输的很惨。但梁何都是个很执着的人,虽然此时襄阳还在手里,但他却死也不进城拒守。在他看来,自己手上有十几万大军,蜀军却不过区区五万,连败数阵就已将很丢脸了,现在如果再避敌锋芒、退入城中,那自己以后还怎么混?

    但显然,梁何都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与自己对阵的那个叫杨铎的将军。很快,他就会为自己的面子,付出惨重的代价。

    杨铎,祖籍益州成都,蜀国上将军、靖侯。他是个很有本事的将军,他祖上三代为将,是协助孟氏入主成都的开国元勋。后来杨家就被分配到了巴郡,替蜀国镇守东大门。在这种世袭将门的家庭氛围之中,想要出个读书人是比较难的。但杨铎却偏偏是那个另类。少时,他曾用简短的十句话,辩倒了当时巴郡的著名才子元诸,得以名动一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展现出了超于常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

    换在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