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节 (第4/4页)
命党呢?他虽然不清楚晚清时期满汉关系的发展,但是就现在看来,连身任清廷要职的段祺瑞都能说出这番话来,大局势已然不难猜测了。他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所以就沉默不语了。 冯国璋出来打圆场了,他略带严肃的看了段祺瑞一眼,说道:“芝泉老弟,你这番话就有些过了。人各有志,不管北方还是南方,这不都是我大清国吗?既然震之小兄弟希望留在南方,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他说完,有转向吴绍霆深意的笑道:“震之,虽然段大人之言浮夸了一些,不过有一些大道理你应该懂的。国家需要你们这些敢作敢为的年轻人,日后若有机会来北方,大可来找我。既是故人之后,自当提携照顾一番呢。呵呵。” 吴绍霆心中感叹,这句话听上去还真是舒坦,如果早先自己不是在广州陆军衙门报道,直接北上去投靠北洋,或许那边的发展会更迅速一些。不过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北方既然是中国政治核心,波诡云谲、暗流激烈,自己一个小虾米一不小心说不定就石沉大海了。 他故作感动之态,向冯国璋再次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冯大人器重,卑职必然铭记在心,冯大人之知遇,卑职没齿不忘。” 客套了一阵之后,吴绍霆知道冯国璋与段祺瑞还有私事要谈,索性就告辞先走一步了。 待到吴绍霆离去之后,段祺瑞嗤笑了起来,对冯国璋说道:“甫公,你这老人的脾气还真是让人不敢恭维呀。现在的年轻人可不比我们那一代的年轻人了,过些年之后都不知道这大清国会被他们折腾成什么样。” 冯国璋呵呵笑道:“芝泉老弟,年轻人毕竟是我中国未来之希望,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不给他们希望,他们怎么给国家希望呢?说真的,这位吴震之我还是很欣赏的,单单看他的气质我就知道此子绝非池中之物。难道芝泉老弟就没发现他身上的不同之处吗?” 段祺瑞叹了一口气,脸色却闪过了一丝冷意,说道:“我只看出这小子是一只狐狸。” 冯国璋饶有兴趣的看了段祺瑞一眼,道:“哦?” 段祺瑞嘿然一笑,道:“难道甫公不觉得这年轻人很会隐藏吗?” 冯国璋哈哈笑了起来,对着段祺瑞摇晃了一下手指,叹道:“芝泉老弟果然会看人呀。没错,吴震之气宇不凡,身上有一种很强势的气息。但是这年轻人却故意在掩饰这种强势。现在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满族气数将尽,难道他这个留洋归来的人看不出来?装的。” 段祺瑞怪道:“既然甫公都看出来了,为什么还这么客气?我最不喜欢装模作样之人了。” 冯国璋缓缓摇着头说道:“像这样的年轻人,能收归己用则能事半功倍,若不能,将来只怕会另有风波了。” 段祺瑞沉思了片刻,不得不缓缓点了点头。 卷一:广州风云 第132章,一鸣惊人 两天之后,二月十九日。 天还未亮时,西郊大校场这边就已经热闹了起来。 陆军衙门军需处的大小官员指挥着几百名士兵,开始在大校场上进行装点布置。检阅台扩大了一倍,跑道边上都插满了指引作用彩旗,整体看上去颇有气势。整个cao场表面翻新了一遍,将杂草、石头等等琐碎之物全部去掉了,一切都显得十分严谨。 在北面还安排了贵宾席,提供那些外国使节和军事顾问入座,贵宾席的座椅、桌位都铺上了厚实的白布,以显得舒适和高贵。中国军官的席位则安排在检阅台两旁,今天到场的除了陆军衙门的官员之外,总督府、旧军各部甚至广西的部分将领同样也会前来参观。毕竟自从组建新式陆军以来,主动提出受阅检验的部队不多,很多将领都想先汲取一些经验,等待日后自己受阅检验时说不定还能起到大作用。 辰时初刻,二十四镇新军开始吃早饭。到了三刻时,全军陆续展开了整装工作。新军士兵受阅演练的标配物件,从礼帽到腰带,从子弹袋到绑腿的节数等等,全部都不能缺少也不能出错。各级军官反反复复在士兵群里穿梭检查,气氛看上去犹如大战临头一般紧张。 没过多久,从广州城内陆陆续续的开来了许多马车,军用和民用的都有。受邀参见这次检阅仪式的各级将官和社会名士,在陆军衙门、将军府的侍从官指引下,有条不紊的进入了军营。此时检阅还没有正式开始,众人都到陆军衙门的大院里稍事休息。 快到九点时,一众官员才开始由陆军衙门前往大校场会场,进入坐席。 十点整,检阅仪式正式拉开了帷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