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1节 (第2/4页)
黯然。不过直到二战结束,丹麦仍在生产这种枪型,主要是因为捷克式轻机枪的消耗太严重。 张志诚看了吴绍霆一眼,奇怪的问道:“都督,你不知道麦特森轻机枪吗?” 吴绍霆无奈的笑了笑,说道:“我听说这把枪,我在德国留学时还学习过它的使用方法,严格的说麦特森不是机枪,只能算是半自动步枪罢了。但是我确实不知道咱们广东厂有生产过这种武器。” 张志诚点了点头,兴奋的说道:“没错没错,都督你说的没错。麦特森的枪机原理确实是半自动,所以它提供的火力极其有限。其实都督你没听过麦特森也很正常,当年还是岑春渲岑大人扩建广东兵工厂之后才引进麦特森轻机枪的生产线,不过因为做工复杂,成本昂贵,在中国的销路并不好,四年前好像就停了,前后一共只生产了两千支不到。” 他顿了顿,接着又补充了一句:“这两千支大部分都送到北边去了,还有一些让香港的军火商转卖给越南的法军。” 吴绍霆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是这样。你快说说,你是怎么研制出新的轻机枪的?” 张志诚脸色露出了几分荣誉,得意的说道:“前天中德公司的钱德勒把定型的自动步枪拿给我看了,都督你也看过了吧。” 吴绍霆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跟我预想的要差一点,造型有些大,重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合适,不过好歹解决了性能和耐久的问题。” 张志诚说道:“就是这样。我把麦特森分拆之后,强固了枪管,把弹匣从枪身上方改为枪身下方,为了增加装弹量,我把立式弹匣改为了鼓式弹匣。最重要的是,利用德国机械的精密,我把半自动枪机整个拆掉,装上了我们自己研发的导气式枪机。” 吴绍霆瞪大了眼睛,导气式枪机适合火药威力强的子弹型号,让张志诚改装在轻机枪上,还真是挺合适的。听完张志诚的介绍,吴绍霆不禁联想这家伙不会是把俄罗斯的rpk74提前研发出来的吧?造型和枪机几乎是与rpk74一模一样。 “是吗?来来来,先坐下慢慢说。这把轻机枪你试验过了吗?” “我连夜做了最后的调整,凌晨三点一刻时进行了试射,有效射程超过了八百米,一百米能穿透普通房屋的墙壁。不过现在还有两个缺陷,其一是后座力比麦特森大,其二就是我们中国的钢材质量不好,一个弹鼓的子弹打完,枪口都烧红了,枪管也在冒烟。” “德国钢铁厂难道不能冶炼出合格的钢材吗?”吴绍霆问道。 “能,不过只有一座钢铁厂,产量有限。现在广东厂和中德厂都在铺设自动步枪的生产线,所有德国钢铁厂出产的钢材都投入自动步枪上了。我研发这架新型轻机枪,估计要等到明年年底才能组建生产线。”张志诚叹了一口气。 吴绍霆沉思了片刻,他知道先进的武器在战场有极大的作用,尤其是轻机枪的运用,比起单纯的马克沁重机枪来说,必然存在突破性。他这段时间几乎没有打理军工厂的事务,原本以为张志诚这个人才能帮自己协调妥当,没想到张志诚是属于研发型人才,对行政管理一窍不通,无法合理的统筹生产线。 广州现在的两座军工厂系统,面临很多积累下来的问题。首先就是革命粤军装配的原厂gew.98步枪,与广东旧有子弹生产线的口径问题。 卷三:南北对决 第322章,骑兵团的大破袭 1910年时,北京政府陆军部已经统一了全国枪械的口径,采用民元式六点八毫米步枪口径,金陵厂、汉阳厂和天津厂的子弹口径早就定式下来。 广东厂生产的子弹分內供和外销,內供的子弹口径自然要合符gew.98步枪的七点九二毫米,而外销的子弹则遵照民元式六点八毫米。这让广东厂生产压力徒增两倍。 如今自动步枪已经定型,虽然生产线还在建设当中,可自动步枪因为是导气式枪机的原因,需要大威力的弹药,定制的口径是接近莫辛纳甘的七点九一毫米口径。 现在哪怕不算上张志诚研发的轻机枪,广东厂已经有至少三种(还有马克沁重机枪)不同口径的子弹生产任务。 子弹口径无法统一的结果有利有弊。前线作战部队不能就地补给,必须等到后方运输专门的弹药。敌人在缴获了步枪之后,也因为没有合适的子弹而无法使用。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如果吴绍霆他现在有足够的资金,扩建兵工厂,增加生产线和运输线,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当然,能够在资金充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