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第三辑(15-21册)_第三章 大家都是读书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大家都是读书人 (第7/16页)

个鸟样,一个个看似毫无要求,其实恰好就是这些身边人,最喜欢苛求我家小平安。”

    宁姚不理睬刘羡阳,继续说道:“有此待遇,别觉得自己是孤例,就要有负担,老大剑仙看顾过的年轻剑修,万年以来,不在少数。只是有些说得上话,更多是只字不提,剑修自己浑然不觉。其实一开始我不觉得这样有什么意义,没答应老大剑仙,但是老大剑仙又劝我,说想要再看看你的人心,值不值得他归还那只槐木剑匣。”

    陈平安笑道:“我还以为老大剑仙忘了这茬,就跟提亲一样。”

    刘羡阳伸出手指,轻轻旋转桌上那只白碗,嘀咕道:“反正剑术那么高,要给晚辈就干脆多给些,好歹要与身份和剑术匹配。”

    桌底下,陈平安使劲一脚踩在刘羡阳脚背上。

    刘羡阳伸出并拢的双指,好似掐剑诀,竖在身前,念叨道:“不疼不疼,王八趴窝!”

    宁姚其实不太喜欢说这些,许多念头,都是在她脑子里打了一个旋儿,过去就过去了,如同洗剑炼剑一般,不需要的,不存在,需要的,已经自然而然串联起下一个念头,最终成为一件需要去做的事情,最终往往又在剑术剑意剑道上得以显化,仅此而已,根本不太需要诉之于口。

    但今天是例外。

    宁姚想了想,说道:“老大剑仙如今思虑不多,岂会忘记这些事情。老大剑仙曾经对我亲口说过,他什么都不怕,只怕欠账。”

    宁姚又补充道:“思虑不多,所思所虑,才能更大,这是剑修该有的心境。剑修出剑,应该是大道直行,剑光明亮。只是我也担心自己历来想得少,你想得多,偏偏又不怎么会犯错,担心我说的,不适合你,所以就一直忍着没讲这些。今天刘羡阳与你讲清楚了,公道话、私心话、良心话,都讲了,我才觉得可以与你说这些。老大剑仙那边的叮嘱,我就不去管了。”

    宁姚最后说道:“我反正就这么点想法,不管剑气长城守不守得住,我们都得一起活着,你我谁都不能死!以后出剑也好,出拳也罢,你无须向任何人证明什么,哪怕是老大剑仙和左右,都不用与他们证明,我知道了就行。所以你愧疚什么?你爱讲道理,我历来不喜欢,将来谁敢在此事上说事,只要被我听见了,就是与我问剑。”

    陈平安笑容灿烂,说道:“这次是真知道了!”

    刘羡阳一巴掌拍在桌上,大声赞道:“弟媳妇,这话说得敞亮!不愧是能够说出‘大道直行,剑光明亮’的宁姚,果然是我当年一眼瞧见就知道会是弟媳妇的宁姚!”

    “刘羡阳,这碗酒敬你!来得晚了些,总好过不来。”

    宁姚一口饮尽碗中酒,收起了酒壶和酒碗在咫尺物当中,起身对陈平安道:“你陪着刘羡阳继续喝酒,养好伤,再去城头杀妖。”

    刘羡阳与陈平安一起站起身,笑嘻嘻道:“弟媳妇能这么讲,我就放心多了。都怪我离开家乡太早,不然谁喊弟媳妇谁喊嫂子都不好说。”

    陈平安一肘子戳在刘羡阳心口。

    宁姚笑问道:“泥瓶巷那个喜欢斜眼看人又爱说些怪话的女子,如何了?”

    刘羡阳龇牙咧嘴揉着心口,苦着脸道:“说人不揭短,打人不挠脸,这是我们家乡市井江湖的第一要义。”

    宁姚御剑离去,剑气如虹。

    刘羡阳啧啧称奇道:“扭扭捏捏的陈平安,找了这么个干脆利落的媳妇,咄咄怪事啊。”

    陈平安收回视线,坐下身,没有饮酒,双手笼袖,问道:“醇儒陈氏的学风如何?”

    关于醇儒陈氏,除了那本骊珠洞天的老黄历,以及享誉天下的南婆娑洲陈淳安之外,陈平安真正接触过的颍阴陈氏子弟,就只有那个名叫陈对的年轻女子。当年陈平安和宁姚,曾经与陈对以及那个龙尾溪陈氏嫡孙陈松风,还有风雷园剑修刘灞桥一起进山,去寻找那棵于书香门第而言意义非凡的坟头楷树。陈平安当年对那外乡女子的印象,不好不坏。

    刘羡阳不爱喝酒,便要了一碗阳春面和一碟酱菜,搅拌在一起,一只脚踩在长凳上,三两口就吃完了阳春面,然后愣在那边,看着空碗,片刻后转头问道:“这阳春面收不收钱?”

    陈平安摇头道:“除了酒水,一概不收钱。”

    刘羡阳恍然道:“我就说嘛,这么做买卖,你早给人砍死了。”

    刘羡阳想起先前陈平安的问题,说道:“在那边求学,安稳得很,我刚到那边,就得了几份重礼,就是翻书风、墨鱼那几样,后来都寄给你和小鼻涕虫了。在醇儒陈氏那儿,没什么坎坷可言,就是每天听夫子先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偶尔出门游学,都很顺遂。我经常会去江畔一个大石崖上看风景,没办法,醇儒陈氏被誉为天下牌坊集大成者,就没一个地儿像我们家乡,只有那水边的石崖,有点像我们仨当年经常去玩耍的青牛背。我哪怕想要与你倒苦水,装一装可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