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章 匈奴问题 (第2/2页)
秦国发动兼并六国的战争,前方打仗的是王翦、蒙恬等将领,但是战略的制定,嬴政一直参与集中。嬴政跟后世的毛伟人很像,没有真正带过兵,平生只手刃过荆轲一人。不过,他的军事素质,并不比手下的将领差。 要不然,王翦、蒙武等人,也不会为嬴政收服。 嬴政到雍城祭祀宗庙,没有回咸阳,而是继续西行陇西,蒙恬就知道,嬴政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已经在考虑对北方用兵了。 “蒙恬,什么时候出兵合适?” 嬴政的文化,打断了蒙恬的沉思。 迎着嬴政的目光,蒙恬心念一动,莫非嬴政已经决定,由他担任攻打匈奴的主将。 秦军将领中,王翦、王贲等人,一直跟山东六国打仗,只有蒙恬曾坐镇上郡,跟匈奴人打过交道。蒙恬还年轻,放在朝中,不打仗,就只能担任官职。 蒙恬跟李斯的政见不合,列朝只会增加两人的矛盾。嬴政计划,等王贲完全平定齐地后,调王贲回朝,蒙恬则外放。 王氏、蒙氏,一家在内,一家在外,形成平衡,相互牵制。 “臣以为,三年之后,出兵最为合适。”蒙恬想了想,回道。 “三年?”嬴政一愣,随即笑道,“蒙将军怎么有了武成侯的风范?” 武成侯王翦,平生打仗,最是谨慎。嬴政过了三十,感到身体衰退,迫切的想要快速的完成很多的事。王翦打仗的风格,不受嬴政喜欢。 “秦国刚刚兼并六国,废分封、行郡县、造户籍,需要时间。三年的时间,秦国的制度,施行于山东六国,调度六国的粮草物资,支援北伐匈奴,北伐大军,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秦朝建立时的天下,土地广大,远远超出了当时人的认知。治理这么大的国家,秦国的官员,需要时间去适应。 山东六国,原有大量的封君,废除他们的封地,断不会如请吃饭那么简单。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放到任何年代,都适用。 站在国家的角度,蒙恬不希望短时间之内,再动兵戈。 “三年太久,两年。”嬴政说道,“两年之后,朕要收回河南地。” ······ 一个月后,随同嬴政巡行的车驾,转道北地,从上郡回到咸阳,实地考察了北方边境。 回到咸阳后,嬴政出兵匈奴的决心,更加坚定。 见嬴政决心已定,蒙恬心里清楚,再劝说没有任何用处。继续劝说,以嬴政的固执,没准儿会更加坚定他用兵的心思。 “甘罗,陛下决定对匈奴用兵,时间定在两年后。” 咸阳北城,武威侯府书房,蒙恬招来甘罗,从长计议。 甘罗曾经深入匈奴之地,对于匈奴人的情况,没有人比甘罗更清楚。 “攻打匈奴,陛下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战果?” 甘罗没有感到意外,秦国攻打匈奴,原本就在甘罗意料之中。 蒙恬伸出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河南地,还有河套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