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节 (第1/3页)
为了利益最大化,康熙帝派了不少人手从各个角度宣传此事。 一方面,官府官学等朝廷机构配合默契,将一位求贤若渴的圣上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民间也有人在刻意迎合,意指但凡有才华者,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哪怕是前明遗民,亦能受到朝廷重用。 这些消息对于很多汉人学子而言,无异于惊雷炸响。 在早些时候,多数人都是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很多人心里明白,大明王朝真的没那么好,甚至可以说是黑暗无比。可饶是如此…… 我堂堂汉家江山,岂容蛮夷鞑子坐享其成? 但如果,蛮夷鞑子也没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坏呢? 五十鸿儒之中,有那明朝高官显贵的后代,甚至还在考场之中严重违规,换成大明朝,搞不好就是当场人头落地,可放在惜才的康熙帝面前,却被破格录取了。 还有毫无背景可言的布衣书生,放在明朝初期,倒是真有不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例子。可在明朝中后期,官场黑暗贪官横行,还指望能出现像这样一步登天的情况?就算偶有寒门子弟出仕,要么跟那些官僚同流合污,要么就被打压至死。 五十鸿儒却是可以直接面圣阐述自身想法的。 路谦:……并没有。 舆论的力量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当周围所有人都在说着同样的话,时间一久,哪怕原本认定了的事情也会被动摇的。 还有人说,清廷的科举制度是完全沿用了大明的那一套,衙门官职品阶等等,也都差不多。那岂不是说,清廷其实对大明相当得认可? 又有人指出了一个事实,当年率领大军杀入京城,推翻大明王朝的人……是闯王李自成啊! 人心开始动摇,怀疑的种子落地生根,何时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然,这是其他人的想法,程大少爷完全没想那么多。 他从懵圈中回过神来,连着说了二三十个“不可能”,但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朝廷再怎么胡来,也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出现纰漏。 尤其是…… 全家只剩下了他一个独苗苗,自幼寄人篱下艰难度日,一朝考中了举人,虽会试落榜却被主考官看中,亲自举荐去参加博学宏词科,成为了名扬天下的五十鸿儒之一。 程大少爷打听得非常详细,还自虐似的,听人说了一遍又一遍。等回去以后,他就病了。 病得很重,大夫说他郁结于心。 当然最后他还是挺过来了。 程大老爷在刚得知路谦竟成了康熙帝跟前的大红人时,恨不得立刻让路谦跟不拘哪个程氏女定亲,最好今个儿定亲明个儿成亲,好叫路谦跟程家牢牢的绑在一起。 结果,寄予厚望的独子病了,还一度病得非常严重。他直接就将路谦抛到了脑后,只吩咐二弟和侄儿备一份重礼,送去京城为路谦庆贺。 程家二房:…… 大老爷吩咐的事情肯定是要做的,程二老爷亲自去公中库房寻了好几样礼物,又去账房支取了银两。不过这事儿倒是不急,只要赶在中秋前夕送到就成,贺礼、中秋礼连带家信一起。 等程大少爷的病痊愈后,礼物早就已经启程了,再想起忘了提联姻一事也来不及了。 无奈之下,程大老爷只能暗中祈祷路谦别忙着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又想着甭管怎么说程二太太都是他唯一的亲人了,真要成亲的话,应该会提前支会一声吧? 而在这期间,五十鸿儒的后续影响仍然在持续发酵中。 最惨的还不是程大少爷,而是他曾经就读过的麓山书院。 去年乡试之后,因为路谦出人意料的考中了举人,程大少爷怒而退学,麓山书院已经遭受了一波质疑。是有人认为程大少爷不像话,可更多的人只是明面上支持麓山书院,私底下却还是认为自己的前程最重要。 因此,原本想送孩子去麓山书院的,当下改了主意,只是多数人不会像程大少爷那般决绝,就算真想退学,也会寻一个令双方都下得了台的理由。 可到了今年,随着五十鸿儒声名远播后,更多的人忍不住了。 其实在这年头,会花重金送孩子上麓山书院的,十之八.九都是为了科举仕途。说白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若不是为了升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