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娘和离之后(科举)_第11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7节 (第1/3页)

    “他敢!”程以贵挥舞拳头,胳膊上的青筋勃.起怖人。

    “他有何不敢?”盛言楚正色问,“辛华池的名声不就是被廖夫子给毁掉的吗?”

    提及辛华池,程以贵举起的拳头放了下来。

    廖夫子为了保全廖家私塾,对外将辛华池的名声毁得一塌涂地,辛家因此连夜搬离怀镇来到静绥县城,便是这样,风言风语依旧不断。

    辛华池此生除非衣锦还乡狠狠的抽廖夫子的脸,否则别想走出廖夫子的阴影。

    “廖夫子是秀才,又是夫子,他结交的朋友全是文人,上下舌头这么一嘚,有关辛华池的事请轻轻松松的传到了十里八乡。”

    盛言楚没好气的哼了声:“赵教谕是书院的老人,他的人脉更广,届时他抓着我不敬他的小辫子不放怎们办?”

    忍一时风平,退一步海阔。

    他来书院是为了学知识,而不是为了丁点小事怄气结仇的。

    -

    盛言楚退一步求和,然而赵教谕却陷在小心眼的胡同里没走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无论盛言楚在课上回答什么,赵教谕总会冷嘲热讽好半天。

    “……盛秀才如今是大家眼里的小神童,何须站起来回老夫的话,岂不是折老夫的寿?”

    “……盛秀才既说得头头是道,老夫这教谕的位子不若让给你做?来来来——”

    诸如此番冷言冷语之外,赵教谕还会故意不批阅盛言楚交上去的文章课业,盛言楚气不过就自学。

    赵教谕见盛言楚隐忍不吭声,愈发的得意,开始在课上为难盛言楚,但凡起来回答迟了些,赵教谕就如幽灵一样高高举起戒尺。

    一次,两次……才结了疤,赵教谕立马又黏了上来,以至于盛言楚的手掌心整个正月就没消过肿。

    程以贵等人实在看不过去,便喊上梁杭云还有赵蜀以及其他和盛言楚交好的同窗去学正那告状,学正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

    很快,有关赵教谕被停课的消息传了开来。

    盛言楚摊开血rou模糊的手掌,重重的叹了口气。

    三月的一天,时隔近两个月,盛言楚在书院再次见到了赵教谕。

    那日天朗气清阳光明媚,赵教谕站在院中正在给马明良等人开乡试小灶,盛言楚背着书箱从旁经过时,赵教谕头微偏了偏,待余光看到来人是盛言楚后,赵教谕嘴唇翳动了几下,最终厌恶的别开脸。

    盛言楚冷眼瞧着赵教谕,见赵教谕不待见他,便拱拱手告辞离去。

    自那以后,盛言楚再也没有上过赵教谕的课,只要有赵教谕的课,盛言楚都会去藏书馆呆着,或是温书,或是查找制蓝墨的法子。

    有了事情打发时间,盛言楚慢慢从赵教谕的冷暴力中走了出来。

    -

    四月杏花开满园,科举四宴之二的琼林宴和会武宴结束后,题名金榜的三甲进士名单如海中波涛瞬间席卷大江南北。

    这天,盛言楚收到了远在京城的夏修贤的来信,夏修贤虽没有摘下一甲头名,但能当上二甲传胪也很了得。

    收到信后,盛言楚真心替夏修贤高兴。

    二甲传胪虽没有一甲三人春风得意,但夏修贤尚且年轻,若是朝考中能在诗文四六上大风出彩,届时一样能进翰林院当差。

    翰林院,多清贵的官位啊,储相之才,只要三年稳妥得当,日后必风光无限。

    其实就一个字,熬。

    熬到三年后退馆,按夏修贤目前的成绩,肯定会留馆授以编修、检讨之职,只要能留馆,前途就不可估量。

    夏修贤还是老样子,人没回来就在信上占他的便宜,什么他已经在京城落了脚,来年盛言楚上京时得记得提前写信,他这个做兄长的也好在京城设下宴席替他接风洗尘。

    “明明比我大不了几岁…”盛言楚照着信呸了声,脸上的笑容却不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