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娘和离之后(科举)_第2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节 (第2/3页)

说辞会惹到宝乾帝。

    碍于君子守则,他终究还是没有拆,而是静下心另写了一封劝诫信,中心思想就一个:金玉枝不适合做皇后,还望皇帝三思。

    为了斟酌字眼,这封信愣是花了他好几个时辰,停笔时,外边传来鸡叫声。

    回小公寓才眯了会,阿虎就开始敲门,因惦记着毒肥的事,他片刻不敢耽误。

    去那哥俩家中的路上,阿虎沉声回禀:“人被咱们逮住了,确如牢里那两人所言,那人手中攥着一大包银子。”

    “一大包?”盛言楚惊奇,“也就是说他不止给那哥俩银子,还给旁人?”

    阿虎:“这可就得要爷亲自审审了,那人嘴硬的很。”

    一进民宅,盛言楚便看到院中绑着一个嘴被堵住的男人,天已经亮了,将这人押到牢里太惹眼,索性盛言楚就地审问起来。

    那人的确拽,拿开嘴里的布帛,男人冷嗤,张嘴就骂盛言楚用不着跟他耗,要杀要剐随盛言楚的便。

    盛言楚盯着男人细看,忽道:“你是京城人?”

    “你怎——”男人顿了下,恼羞成怒:“什么京城,我是实打实的陵州城百姓!”

    “你不是。”

    盛言楚说得很笃定,微微而笑道:“口音不对。”

    “哪里不——”男人一噎,越说越觉得自己在往盛言楚的陷进里跳。

    盛言楚自知问不出什么,冷漠地看了地上男人一眼后便出了院子。

    “爷?”跟来的阿虎一脸懵。

    盛言楚拢了拢衣袖,边走边吩咐:“这人先关起来,再派几个心细的人去驿站盯着,专劫从京城那边打发来的书信或货物。”

    阿虎领命而去,陵州城地理位置偏,从京城运过来的东西并不多,九月一个月内,阿虎拦到手里的只有二十来件,这些东西大部分都很正常,唯有一封信。

    若是普普通通的信倒也没什么,问题是上边的字迹盛言楚眼熟。

    是俞庚那一届探花郎荀凤臻的笔迹。

    荀凤臻嗜诗,盛言楚从戚寻芳那里听闻荀凤臻对他所写得诗文感兴趣后,曾去书肆花大价钱买来荀凤臻亲笔撰写的诗文品读。

    如今他手中拿得这封信和荀凤臻的笔迹几乎一模一样,信上的内容并无不妥,是寄给陵州城一老妪的,问得都是一些寻常关切的话语。

    那老妪的身份盛言楚当然调查过,并无可疑。

    越是无纰漏,盛言楚就越觉得蹊跷。

    戚寻芳说过,荀凤臻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士,从没出过京城,既这样,何时跟南域一老妪扯上了关系?

    为避免惊扰,盛言楚秘密派人跟着老妪,官差带回来的消息是老妪近些时日经常去驿站问有没有他家儿子的信。

    对,没错,荀凤臻在信中的身份是老妪的儿子。

    “将信给他。”盛言楚沉着道:“那老妪接下来要干什么,你务必事无巨细的告知我。”

    阿虎点头。

    那老妪些许是警觉到了不对头,迟迟没有动静,就在阿虎等人无功而返时,老妪行动了。

    “她敲了城中好几家老百姓的门,说是要一道出城给祖宗烧纸钱。”

    本朝有‘十月祭’的说法,从十月初一到十五这期间要祭扫烧献,给仙逝的亲人烧寒衣,这种扫墓祭拜的节日被后世称为‘寒衣节’。

    但陵州城气温高,故而这边的人并不兴过这种节,老妪这时候祭祖,其中必定有问题。

    果不其然,通判府的官差尾随着老妪出城,一出城,老妪没去山林烧香,而是鬼鬼祟祟地带着那帮老百姓划船去了鸡鸣岛。

    一听老妪去了鸡鸣岛,盛言楚顿感大事不妙,忙带着六名御医和众官兵出发鸡鸣岛。

    老妪察觉有人跟踪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