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节 (第2/3页)
” “回禀陛下,库中仅有两千金,是微臣特意留作军备的。” 库中仅余两千金,在惠王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以前白圭在时,善于经商不说,日常开支也精打细算,库中所积黄金不下数万,铜子更是不可胜数。白圭走后仅只两年,国库已空,惠王不由暗吃一惊,眨巴一下眼睛:“看来,宫殿你是修不好的,还是抓金子去吧。陈爱卿!” 陈轸跨前一步:“微臣在!” “前番使秦,爱卿劳苦功高,晋升上卿。修筑宫殿的事,就由上卿府督办。” 陈轸跪下叩道:“谢陛下隆恩!” 陈轸未能如愿当上相国,正自失落,却意外得到上卿职爵,又接到这项肥差,也算是秃头长了副络腮胡,亏中有补了。十日之后,陈轸呈奏了新的修筑方案,就是比照洛阳周宫的规制,在大梁新建一个大魏王宫,将现有离宫扩建为东宫,由太子居住。 惠王看过方案,甚是满意,夸奖几句后,抬头问道:“陈爱卿,这个规制,约需多少花费?” 陈轸应道:“据微臣初步估算,若是全部完工,约需三万金!” “三万金?”惠王目瞪口呆,“寡人哪有这么多金子?” “回禀陛下,”陈轸微微一笑,“这个微臣早想过了。大周宫殿不是一朝一夕就建起来的,是数代天子积劳而成。微臣以为,陛下可先修筑一个正殿、两个偏殿及必要的后宫,在规模上不亚于安邑王宫,暂先安置下来。日后有了钱,再根据需要,慢慢构建。” “嗯,这样也好。”惠王思忖良久,点头道,“依爱卿所说,先建这些又得多少金子?” “五千金足矣。” “五千金?听朱司徒说,库中只有两千金了。” “不是还有些散钱布币吗?折合下来,也值千金!” “还差两千金呢!” “微臣有个主意,或可筹足此数。” “爱卿快说!” “眼下魏国的赋税是十抽一,这是先君文侯时定的税制,早与列国现行税制不合了。” “哦?”惠王心中一动,“爱卿这就说说列国的现行税制。” “赵国是十抽一点八,韩国是十抽一点六,楚国是十抽一点五,齐国是十抽一点四,秦国是十抽一点三。” “依爱卿之见,寡人当抽多少为宜?” “眼下是非常时期,微臣以为,可按十二税制,即十抽二。陛下若是改行此制,一年即可增收赋税三千金。” 惠王再次陷入沉思,有顷说道:“就依爱卿所言,拟旨去吧。” 魏惠王没有廷议,直接颁诏将十一税制改为十二税制,立时在魏引起朝野大哗。这且不说,为修宫室,陈轸又奉旨征调各种工匠近万人,苍头逾二十万众,工程尚未动工,已是民怨沸腾。 朱威急了,当即赶往相府求见惠施。惠施听完朱威提到税制的事,缓缓说道:“就我所知,这十一税制的确低了点儿。” “相国有所不知,”朱威急道,“魏国行的虽是十一税制,但另有兵革税、茶税、丝麻税等近十个税种,累加起来,早已超过十抽二这个极限。这还只是君上征的明税,也叫国税,实际征收时,各地吏员均有附加,据下官所知,附加额至少也在十一上下,再加上向土地领主所缴的地租,种田的隶农原本已经所得无几,今又明码加税,叫他们哪里还有活路?再说,眼下秋收在即,陛下却在此时征民,岂不是雪上加霜吗?” 惠施闻听此言,方知事态严重,长叹道:“唉,在下本想从长计议,这才提议迁都,不想——不想却成了害民之举!” “相国大人,这样下去,魏国真就完了,我们得赶快想个应策才是。” 惠施两眼微闭,似乎陷入深思。 “相国大人,我们这就去见陛下吧。”朱威不由分说,拉上惠施就朝王宫走去。 两人赶到御书房叩见惠王,未及张口,惠王即将话口堵上:“两位爱卿可是为赋税一事来的?” 朱威看一眼惠施,拜道:“陛下——” 惠王摆手止住朱威:“朱爱卿,你要说什么,寡人早已忖知了。不过,你们来得正好。”指着一旁的两捆竹简,“请二位看看这是什么?” 毗人走过去,将两捆竹简拿到朱威前面。朱威打眼一看,正是公孙衍《兴魏十策》中的前面五策。 “唉,”惠王轻叹一声,“公孙衍虽说为人不齿,先是因色杀人,后又叛离寡人,但一事归一事,所写之书倒是可读。不瞒爱卿,寡人昨夜又读一遍,里面许多东西涉及农、商,实乃兴国根本。你与惠爱卿拿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将书中可用之处选挑出来,拟定一个条陈。宫室要修,兴国根本也不能丢,惠爱卿,你说是吗?” 惠施叩道:“陛下圣明。” “惠爱卿,若是没有别的事,与寡人对弈一局如何?” 惠施听出惠王是在逐客,拱手道:“回陛下的话,微臣这要回去奉旨读书,待有空闲时,再来向陛下讨教。” “好好好,”惠王顺口笑道,“惠爱卿真是说做就做,雷厉风行之人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