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3节 (第3/7页)
,我都不敢挪挪屁股,把给人家把床单给弄皱了。袁晓依又给我倒了杯水,说先放到书桌上凉凉,然后走过来,坐到了我旁边。 我们两个又开始聊天。袁晓依问我:“感觉你挺乖的,和传说中不一样啊,怎么做过那么多恐怖的事?”我笑着说:“你都听说什么啦?”袁晓依说:“就是你在城高和北七的那些事情啊,感觉不像是你这样的学生能做出来的。”我苦笑了一下:“你看错我了,其实我没表面上这么乖。把我逼急了,什么事也能做得出来。”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是条件反射吧,不知不觉加重了语气,有那么一点点狠毒的味道,袁晓依很明显的愣了一下。 我也意识到自己可能吓到袁晓依了,她这种女孩子可能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接触过我这样的男生,连忙说道:“袁老师,我对敌人很凶,对朋友还是很好的。”袁晓依也笑了:“嗯,能看得出来!”后来又随便聊了会儿天,我一瞥书柜旁边的墙上,那里挂着一把木吉他。那会儿我在身边可从来没见过这玩意儿,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学里才有人玩,就有些惊喜地说:“袁老师,你会弹吉他啊?”袁晓依立马说:“会啊,我给弹一首吧。”然后她走过去,把吉他拿了下来,用手拨了拨,好像是在调音。调了一会儿,感觉差不多了,问我:“你喜欢听什么歌?”那会儿正流行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我是一只鱼等等,我就点了这两首歌。 袁晓依拨了拨头发,把腿翘起来,就开始唱歌。我对音乐虽然不怎么懂,但平时还是很喜欢听歌的。一听袁晓依唱出来,就感觉她很有水平,绝对是练过的那种。袁晓依弹吉他唱歌的是很有气质,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太有文艺女青年的范儿了。唱完了这两首,袁晓依又问我还想听什么歌。我说:“袁老师,你最拿手的是什么歌,唱出来给我听听吧。” 袁晓依拨了两下琴弦,说道:“那就唱《橄榄树》给你吧。”紧接着,一段悲伤的前奏便响了起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其实到我那时候,《橄榄树》已经不怎么红了,但据说在八十年代末曾经特别的红过。这歌我听过的次数不多,都是在电视上、广播里听过,没有特别找来听。现在从袁晓依的嘴巴里唱出来,那感觉只有两个字:惊艳。 不得不说,袁晓依唱这首歌,比唱任贤齐的动情多了,让我也不知不觉沉浸在那首歌的悲伤氛围之中,好像自己也流浪在他乡,饱尝孤独寂寞的味道。我想,袁晓依能唱这么好,肯定也和她的经历有关吧。唱歌这个东西,有感情、有生活才能唱的好。就像我唱《世界第一等》一样,就因为自己确实能随随便便叫来上百人,所以唱这歌就特别的有气势。 一曲歌毕,我由衷地赞叹道:“袁老师,太好听了!”这是我发现身边的第一个唱歌这么好听的,而且还会自己弹吉他,这实在太让我崇拜了。袁晓依也得意地说:“那当然,我在我们学校可是乐队的主唱。”这就让我更崇拜了,因为乐队这种东西,我知道大学里才有,不由得就对大学生活心驰神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和夏雪也能组个乐队。 袁晓依又弹了几首歌,都是她们上学时比较流行的校园民谣,也是很好听很好听。袁晓依看我很喜欢吉他,就说:“你想学的话,我可以教给你。”坦白说,我连五线谱都认不全,天生的没有唱歌细胞。但我那会儿对音乐热爱啊、喜欢啊、痴迷啊,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说教就教,袁晓依拿着吉他,先从最普通的教起,结果说了半天,我还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真的是没有音乐细胞,是真的一点点都没有啊,感觉特别的悲哀。但是袁晓依很有耐心,不停的教我,不停的问我明白了没。后来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说道:“袁老师,咱还是慢慢来吧,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那个,咱还是说点其他的。”我站起来,朝书柜走去,想看看袁晓依有什么藏书,我对小说这块还是比较熟悉的。走过去一看,都是一些传统名家的书,比如余华、苏通、贾平凹之类的,差不多我都看过,于是自信心又回来了,开心地说:“袁老师,借我几本书看吧。” 这一次,轮到袁晓依惊喜了,她走过来说:“你还喜欢看书啊?”这话问的,让我有些哭笑不得:“袁老师,你是不是觉得我只会打架砍人啊?”袁晓依笑着说:“没有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不过说真的,你喜欢看书,倒让我挺意外的。你平常喜欢看谁的书?”谈到自己喜欢的作家,那可真是我的强项了,我先从莎士比亚说起,先念了一串外国作家的名字,然后再从贾平凹说起,又念了一段中国作家的名字,不光念名字,还说喜欢他们的哪部作品,把袁晓依震得一愣一愣。而且关键是,那个时候我没念莫言的名字,虽然他那会儿也算是挺火了,有个《丰ru肥臀》挺出名的,我看了几眼就放下了,觉得写的特别枯燥,谁能想到这家伙数年以后拿了诺贝尔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