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旅行社系统_第153章 汨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3章 汨罗 (第2/2页)

将其遗民从宜城(今鄂省宜城)迁至丹阳(今鄂省秭归)附近的枝江,次年,楚文王迁都于郢(今鄂省荆州西北),因枝江靠近郢都,“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鼾睡”。

    随后将罗子国遗民迁至湘江流域,筑城于汨罗江尾闾南岸(今汨罗城区西4公里处),故名罗城,其境域包括今湘阴县、汨罗市、平江县及岳阳县南部和沅江市东部地区。

    汨罗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晚年居住、写作和投江殉节之地。

    战国时期,楚国左徒屈原在遭jian佞诬陷被放逐江南后辗转来到汨罗江北岸的南阳里、玉笥山居住9年,创作了《天问》、《离sao》、《九歌》、《哀郢》、《怀沙》等光辉诗篇,这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对华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到屈原,大家可能就会想到端午节,但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华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后因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不过汨罗地区受屈原影响深重,端午习俗是具有一整套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端午习俗,分布于汨罗市的汨罗江流域中下游一带。

    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止,整个节日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广泛的群众性、丰富的多样性、浓郁的文化性、狂热的参与性和深远的影响。

    2005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30日,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不过眼下还只是五月中旬,距离端午节半月有余,唐风等人是看不到那种盛况了,不过弄个端午节特别线路还是可以的,想到这里就顺手给何兴发了个信息过去。

    当快艇进入到湘阴县境内,唐风口袋里收集器开始有规律的震动,焦虑不安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湘阴县地处星城、岳阳、益阳三市五县中心,紧邻湘省省会星城,处于“星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内,湘阴县是“星株潭”地区沿湘江、过洞庭湖、经长江出海的必经通道,既是“星株潭”城市群沿江北上在洞庭湖的“大码头”,也是岳阳和武汉城市圈对接“星株潭”城市群的“桥头堡”。

    地貌呈低山、岗地、平原三种形态,具有三大特征一、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形成一个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倾斜面;二是、以滨湖平原为主体,呈块状分布;三、河湖交汇,水域广阔。

    附近南洞庭中湿地具有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沼泽地貌特征,境内河汊纵横,洲岛密布,广阔的湖面上星罗棋布地散布着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