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9章 呼伦湖 (第2/2页)
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最典型的功绩就是为成吉思汗征战天下,用铁蹄踩下了3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2,可谓是为人类日常生活和古代战争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白老头牵出来的这几匹马明显都受过驯化,虽然唐风几人坐立不安,但是马匹非常温驯,不抖缰绳它就漫步前行,你稍微抖一下它就快一点,完听从缰绳的指挥,不至于让人担惊受怕。 离开县城后往西南方向的乡道前行,没骑多久唐风就感觉大腿内侧开始隐隐作痛,摩擦的撕裂感和火辣感让他忐忑不安,问了一下白老头大概距离,居然还有五十多公里,实在是让人折磨的旅程。 而后面跟随的智能人没有经过县城,直接开着车子遥遥跟随在他们后面。 一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几人终于到达了乌尔逊河边,河流发源于贝尔湖北岸,北流注入呼伦湖,河漫滩上苇柳丛生,湿地较多。 远远看去,河流倒映着蓝色的天空,环绕曲折,绿色草甸伴随左右,宛如翠绿盘中一抹蓝色的丝绸,风景绝佳。 顺着河流向前看去,就是一望无际的呼伦湖,在这种平原视野里,这湖和大海没什么区别,同样的湛蓝清澈,同样的无边无际,只不过没有波涛翻涌的模样。 沿河徐徐前行,穿过一个叫吉布胡郎图苏木的乡镇,就到了湖边。 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达赉诺尔,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 历史曾称大泽、俱轮泊、阔连海子、虎图泽、玄寞池、库楞湖等。 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 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是蒙古语“哈溜”的谐音,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 古代这两个湖盛产水獭,生活在湖边的蒙古人便以动、植物名称命山、河、湖、泉名称的古老习惯为两湖命名。 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湖体水位持续下降,水面减少约300平方公里,导致湿地萎缩,湖区生态环境退化。 从2000年至2009年,呼伦湖的水位已经下降了约46米,平均每年下降50厘米。呼伦湖水域面积缩减了477平方公里,比历史最大面积2339平方公里缩减了20。 蓄水量减少使得水域污染严重,湖水ph值由20世纪60年代的85上升为91,碱度由228每升毫克当量上升到1109,含盐量由千分之07上升到千分之16。碱化的湖水让三种鱼类已经灭绝,它们是细鳞鱼、蒙古红幽和哲罗鱼。 呼伦湖的八个著名景区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桩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 “双湖鱼跃”是这儿独特的风景。每到7、8月份时,游人可到呼伦湖通往贝尔湖的一条河汊──鸟岗,你会看到成群的鱼儿,争先恐后地、密密匝匝地聚在鱼栅前,欢跃而起,真是一奇特的景象。 呼伦湖内有一个人工小岛叫“湖心岛”,1997年修建于呼伦湖小河口生态旅游景区,成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2003年,游人们曾泛舟到小岛上观景游玩。然而,自2003年起,随着呼伦湖水位逐年下降,小岛逐渐与岸边连成一体。 2013年,呼伦湖水位持续上涨,“湖心岛”重回呼伦湖怀抱。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