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4节 (第3/3页)
冲开才好。 丐儿屏气凝息,目不转睛看着一方轿子缓缓走过。她的心难自禁,跟着走远。 蓦地,帘子被拉开了,轿中人微笑着,向众人们挥手示意。 丐儿的泪涌将出来,时隔太久不见,东方爷清瘦了许多,肩胛部位似乎有嶙峋鲜明的骨感,只剩了一副架子在撑着。他的笑容,依旧是那般的清风朗月,只是眼里融进了岁月太多的风霜沧桑痕迹,叫人看了心生安定与钦佩的同时,却也陡升叹息。 丐儿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东方爷的眼光,从她身上,又好像从很多人的身上淡然扫过,然后轿帘子不着痕迹拉上了。她与他在一明一暗的漩涡中,隔开,归为平静。 第二三五章烧饼风波 人群的欢呼声、尖叫声,丐儿全听不到,如木偶般呆呆驻足着。 她没有追上去。若在很早很早以前,她肯定会提着裙摆,不顾是否被绊倒地勇追上去,秒杀一切观众,高呼着“美男,留心还是留名?”然后给措手不及、呆若木鸡的东方爷一记永远忘不了的香吻。 昔年情怀汹涌,现今淡成永恒。 丐儿在回忆和怔忪间,已做出了决定。 就在这座郡城之中,找一个不起眼的容身之地,静静地生活吧。不去打搅他,却和他在很近很近的同一座城市,喝着相同的水,呼吸着相同的空气,感受到他存在的气息,这就够了。 如果思念已愈合成了一种伤,就不要揭开了,于他是好,于自己也是好。 如果走得太近,百姓好奇,朝廷关注,传到很多人的耳中,又是一番醋涌浪翻、不可开交。 在郡城太守府十几里外的旮旯里,丐儿修葺了三间陈年破落的瓦房,住了下来。 听人说,这家主人自从宅子失火,认为此处邪气、不能再住,就举家迁走了。丐儿颇是高兴了一阵子,如此甚好,没人住的屋宅,自己住下才不会引发纠纷和争执,反而太平。 丐儿不能坐吃山空,就开了烧饼铺子,每天翻着花样儿,把烧饼当成艺术品来做,不仅味道香喷喷的,颜色、形状也极有好卖相。 一边乐呵呵挣着钱,一边听顾客们曝些小道消息,无外乎是关于新任太守东方爷的。 他做了哪些事,惩治了哪些jian佞,处理了哪些陈年冤案,看望哪家的老弱病残了,何时兴修水渠建桥植树了,事无巨细,都成了大家伙儿茶余饭后的话题。 丐儿经常听着笑着,仿佛别人所讲,皆是自家的故事,心底一片祥和、宁静、愉悦。 一天到晚手头在忙,耳朵在忙,直到晚上约八九点以后,人渐渐的少了,丐儿才得以歇一会。 饶是劳累辛苦,丐儿却很快活。倒在床上数着满盆钵的碎银子,数得手指头发酸,却美滋滋憧憬着,等到足够富了,置些良田佣仆,再匿名为郡城捐献些银两建个工程什么的,美名记在东方爷的头上,却不让他知道,这是多么值得她去奋斗的愿景啊。 烧饼生意越做越好,找茬的也来了。 那天午后,一对夫妇,带着数个彪悍小厮,横着冲进了屋,抢丐儿的烧饼、家具,然后逼丐儿交出所有的银两。 丐儿骂道:“青天白日之下,太守这般英明,居然还有你们这些泼皮腌臜无赖,真是可悲可笑!” 那女人掐腰张狂道:“你住我的宅子,你反倒有理了?这里一切都是得我的庇佑,你因我家的好风水而发迹,所以赚的银两,都应该是我的!给你提供个住处就很不错了!” 丐儿这才明白,原来只顾挣钱,没想到钱把宅子的原主人吸引来了! 这时有邻居上前劝那妇人道:“你家废弃不要的宅子,是她装修好的,你就发发慈善吧,让她住在这里,每月所卖银两,给你一分提成,这不是两全其美、功德无量的事儿?她的手艺真的是不一般,价格又公道,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便利呢。” 那妇人怎会依,破口大骂:“你这黑心负义的王栓婆,你忘了你家的牛当年差点溺死在沼池里,是谁帮你捞出的吗?这宅邸是我的,我儿子如今中了举,太守大人亲自接见,我家的祥瑞气,影响了这里,她才混得风生水起!这不应该归功于我家吗,她一个破落户,不让她睡帐篷就算了,挣的银两还不全部交出?什么我只拿一分的提成,还有天理了没!” 邻居王栓婆一听她说儿子中举了,也不敢再多劝,就忍住不忿吞了声。 丐儿想着,何必闹得太大,于是笑着说好话:“这宅子以前是一片废墟,如今修葺好了,工钱我就不要了,屋里值钱的家具我也白送您,我不在这住了成吗?” 妇人见她退让,以为是她怕了,一把抓住丐儿头发:“你踏出一步试试看!” 丐儿强忍怒火:“你这就不讲理了!我住不得还走不得吗?” 妇人尖声刻薄道:“你把银两藏哪去了!都拿出来!” 丐儿为求脱身,笑道:“都在附近玻尔湖西边从右数第二个泉眼里,我挖了个大洞,在那里藏着……就怕窃贼闯进来,把我的家产偷走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