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3节 (第4/4页)
天下难。 文治,远比武功更加繁复与庞杂,无数次的让他焦头烂额。大宋的吏治本就十分的完善与复杂,如同一片广袤的森林一般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楚天涯就像是一名樵夫,要想在这片大森林里来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远比当初率领兵马对抗女真、平叛江南要难了上百倍。 所以,七年的时间下来,楚天涯发生了不止一次的脱胎换骨的改变。当初那个铁血铁腕的大宋太师,如今更多的是用刚柔并济的手法来处理国家事务。以往他更多的是依靠河东义军当中一群核心人马,现在身边有了更多的书生文人作为他的智囊。随着大宋国家重心的转变,朝堂之上进行了多次的换血与更迭。此前因为战争而完全掌控了朝堂喉舌的军武主战派,慢慢的退让出一些权力与空间,而让专精于治国的文仕有了立足之地。 这样一来,朝堂之上文武经过七年的磨合也可以说是较量,两派人马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而楚天涯就居于正中对两派人马进行权衡与制约,如同大宋真正的君王那样,行使天子之职。而大宋原本的天子赵桓,从七年前开始就有了做傀儡的觉悟。七年来,每次上朝他就只做一个摆设,回到皇宫就与娇妻美妾安心玩乐,楚天涯有什么吩咐他就一概照办。因此,至少表面上看来,皇帝与太师的相处,十分融洽。 但是有极少数的几个人知道,七年来,赵桓不止一次的对楚天涯提过要将皇位禅让与他,都被楚天涯拒绝了。 七年前,楚天涯就已经是位极人臣的魏王;现在,仍是魏王。属下不是没有人撺缀过楚天涯让他继位,但都被他喝退或是说服。总之,楚天涯一直都很谨慎也很聪明的守着最后的底线,绝不称帝。因为,一但他接受禅让,就会在一瞬间由治乱护国之功臣,转变为欺主窃国的逆贼。目前,太平了七年的大宋才刚刚恢复一点元气,北方还有女真宿敌未灭。这种时候只要楚天涯敢称帝,大宋内部必然离心离德乱作一团,给外敌可趁之机。 一纸之隔,就是天堂与地狱。 楚天涯不想这些年来的努力付诸东流。 刘子羽将西征大军在营外驻扎,然后率领主要将佐进入洛阳面圣。 洛阳内外,一片欢腾。七年的时间,刘子羽在西域一带缔造了一系列的奇迹。他不仅仅是帮助西夏国打退了入侵的耶律大石,还平定了西夏国内的数次叛乱,并将西域七个小国纳入大宋的治下成为附属国。此外,节节兵败的耶律大石不得不步步退缩,退出领土三百多里,仍被刘子羽兵临城下杀到了国都。 这个时候,战争已经进行了六年有余。用兵在前的刘子羽得到了楚天涯的密令,不可斩尽杀绝。于是在阵前逼降,代表大宋与西辽签订了盟约。从此,发展迅猛以袭卷之势几乎一统西域、曾经不可一世的西辽,也对大宋俯首称臣。 虽然这一纸盟书并不能对西辽产生绝对的制约效力,但是至少,西辽国的元气被刘子羽打到重伤,而且背负了一个沉重的枷锁。以后耶律大石如若胆敢做出任何背叛大宋的事情,那就将成为千夫所指,大宋国出师讨伐时就可以振臂一挥而应者云集。对于西辽国的内政,大宋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干涉。 西辽都乖乖的俯首称臣了,蒙受大受福荫与救护的西夏国,自然不会傻到什么也不做。西夏国主李乾顺马上宣布承认大宋为宗主国,从此每年向大宋纳贡献币。 刘子羽归来之时,就带了两国君王的称臣国书与第一次进献的岁币。 消息传出,大宋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因为从大宋开国之初起,就一直是大宋向辽国或是西夏进献岁币,用钱财来赎买和平。风水轮流转,现在终于也轮到他们来孝敬大宋了! 或许大宋真是一点也不缺这一点岁币纳贡,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耻辱与荣耀之间的距离。只要是一个还有血性的人,就都能理会其中的意味。 英雄般归来的刘子羽,受到了大宋官家和楚天涯以及满朝文武的热烈欢迎。当天就在皇宫之内,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