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1页 (第2/2页)
不是那么容易讲得清楚了。” 处置人类的事,她确实比苏禾更敏锐并且更干脆。 ——飞回国内,找到“自己”,确定她跟林嘉图互换了身体之后,郑莹颖先跟林嘉图商量好能换回去怎么办、不能换回去怎么办,然后就开始查找相关案例。就算她本心并不想换回去,但这显然不是她能控制的。 应对未知,首先想到的当然是搜集情报。 所以郑莹颖当天就联系了自己在各地的同事和线人——跟苏禾不同,她从事的是新闻职业。何况刚开始工作的最初两年,她曾因年少轻狂而被扔到西北分社的乡村辟谣组,基本天天都在跟装神弄鬼打交道。天然有此便利。 所以她一问,立刻就得到了不少来源可靠的“疑似事件”。 郑莹颖最先选中着手开始调查的,就是汉东省的这个案例。 苏禾来江城之前,她一直都在为这个案例调查走访。 并不单单因为汉东离江城最近。 ——案例的其中一个当事人,是一名研究社会学的副教授,郑莹颖跟他有些渊源。 这位副教授的履历很精彩,赣南省农村出身,自幼家境贫寒,立志要考入名校。甚至为此复读过一年。在读博士时终于考进目标名校燕大。毕业后受聘去了汉东大学。因为关注弱者权益,频繁为此发声,而渐渐小有名气。 ——当然,他很知识分子做派。写的文章过于书生气,不那么快餐,所以大众知名度不算太高。 主要是在社会活动这个小圈子里“有名气”。 郑莹颖读大学时,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曾经跟他打过交道,又算是他的校友小师妹,这位副教授对她便很亲切。她去采访那次论坛,又听了他的演讲。论坛结束之后,副教授相熟的一行人聚餐,遇见郑莹颖,便招呼她一起去。 郑莹颖不是苏禾,对这种场合她向来十分热衷。管对方是不是客套呢,她直接大大方方跟去了。 所以说,有些东西注定会在某些场合破灭。 那会儿郑莹颖刚从西北分社调回来,不再是那个对偏远农村一无所知、对社会残酷毫无认识,只凭天生一腔青年热血和社会正义感往前冲的都市优等生。 她敏锐的意识到,这位教授关于帮扶山区弱势群体的演讲里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山区女性。 虽然分管的是鄙视链最底端的版块,天天跟偏远农村的牛鬼蛇神打交道。但耳听的是封建迷信,眼见的却是社会现实。而所有见闻中,见得最多,也让她最无法释怀的就是留守女童。没错,不是留守儿童,而是留守女童——因为绝大部分男童都被爹妈带到城镇里上学去了。留守在村里的,基本就只有女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