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0节 (第3/4页)
但对处于劣势的一方来说,不拉壮丁作战才不正常呢,都不说王双,别看李重看上去假仁假义的,但一旦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也会拉壮丁上战场的。 这对于古代战争来说并不涉及道德问题,古代的生产力实在是难以支撑数量庞大的正规部队。 就是近代,也有著名的三大战役是用小车推出来的一说,虽说这个说法不怎么得人心,当然,这是蜘蛛自己的观点,战争如果牵扯到普通百姓,实在是个令人揪心的问题。在蜘蛛看来,百姓交税,无话可说,既然养活军队了,那么军队就要负起责任,一旦到了战时,又要搞什么全名皆兵,实在是一种极不自信,和极不负责的表现。 百姓尽然尽到自己的责任了,那么军队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吗?不然的话,我们交税干什么? 对于这种渡河战,守军是占据很大优势的,不但可以用简陋(确定不了渡河地点,没办法修葺围墙什么的)的工事御敌,还可以利用弓箭远距离打击,还能用兵阵阻截,更可怕的是,渡河的军队没办法携带太多的战马。 而防守的军队不同,就像王双,就足足准备三千骑兵,埋伏在战场右翼,随时准备冲击赵云的渡河军队。 对于步兵来谁,刚上岸,立足未稳,遇到大规模骑兵突袭,基本上就是被屠杀的效果。当然,周泰的准备也很充分,水军利用战船的高度,抛射羽箭,能给予步兵一定的掩护,而步兵也会在水浅处下河,布成阵势再行进攻的。 在战鼓声中,渡河的战役打响了,战斗一开始,就是羽箭漫天的对射,赵云的步兵手举盾牌,顶着箭雨,在河水中艰难的前进。 毫无疑问,渡河的兵卒并不能像在陆地上一样,遮挡住绝大部分羽箭,不多时,河面上就漂浮起无数兵卒的尸体,鲜血把汉水染的赤红一片。 周泰不遗余力的将步兵2运送至河对岸,在人数的堆积下,赵云的步兵终于前进道汉水岸边,开始和王双的步兵短兵相接。 同样,赵云的步兵依然处于劣势,他们刚刚趟过数十米的河水,顶过袭来的羽箭,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一个疲劳期,而且,在水流冲击、还有其他等原因的影响下,渡河步兵的军阵并不能保持完整。 对于赵云的兵卒来说,唯一的优势就是他们的训练精良,单兵战斗力比较强。 相对比羽箭射杀来说,短兵相接更为惨烈,兵卒的伤亡速度更快,汉水之滨转眼间就变成一个血色漩涡,河水中的血色已经练成一片,顺流而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厮杀,周泰楼船的投石机也准备完毕,开始向王双的军阵中投放巨石。随着轰轰的炸响声,一朵朵血花出现在王双的军阵之中。投石机的打击确实恐怖,每一击都能带来数名敌军伤亡,而且被击中的兵卒血rou横飞,看上去十分凄惨。 但是,王双的步兵只是经过一瞬间的惶恐,就恢复到正常状态。 原因很简单,投石机的威力恐怖是恐怖,但是数量太少了,根本形不成连续性打击。不过赵云的步兵也趁着这个机会冲上河岸十几米,稍微搬回了一点地形劣势。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劣势,这十来米的距离,就能给赵云的步兵带来无法想象的信心……我们能前进! 骑兵是干什么吃的?骑兵就是应付这种意外状况,就是为了给敌人沉重一击的。 所以王双当机立断,令旗一挥,己方军阵迅速向后撤了十余步远,下意识的,赵云的步兵自然要向前冲杀,占据这十余步远的阵地。 其实周泰隐约觉得,这可能是王双的诱敌之计,按理来说,王双的兵卒不会这么不济,这才开战没多长时间,王双的兵卒不应该出现体力不支等情况的,不过这个念头在周泰的心里转瞬即逝,不管周泰知不知道这是王双的诱敌之计,他也必须让军阵向前压。 对于渡河的军队来说,有进无退,就和象棋中渡河的卒子一样。 就在渡河的兵卒前压的同时,杨任带领着三千步兵出现在军阵的右翼,隆隆的马蹄声骤然响起,黑压压的骑兵直奔岸边扑来。 大约有两千上下的步兵渡过汉水,出现在河岸边上,这些兵卒刚刚经过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