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仲秋辩会 (第1/2页)
丁晓拿起剑屏上的阔剑,习惯性地抱在怀里,就要往外走。突然,兵甲铿锵,靴声隆隆,厅堂外也不知从哪涌出数十名甲士,持橹仗刀,冲了过来将厅堂团团围住。后面又有十余名弩手,手持劲弩,对准了丁晓。 一瞬间,厅堂内外杀气腾腾,不过丁晓还不放在眼里,他回过头,看了一眼邓文,又瞟了一眼刘宠,笑道“哈哈,久闻陈王殿下好弩,果然名不虚传。” 这是邓文的宅邸,而邓文却不知道刘宠何时安排了这么多的伏兵,吓得大惊失色,若是丁晓死在了自己家里,那自己还不一定会是怎么个死法。一想到这,“扑通”一声,邓文跪了下来,扑过来抓住刘宠的衣摆,结结巴巴地说道“殿……殿下,不……不可啊!” 刘宠嫌弃邓文胆小怕事,一脚踢开邓文,手按佩剑,紧盯着丁晓说道“一介以武犯禁的轻侠剑客,诛便诛了,有何不可?” 丁晓闻言,直视刘宠,凛然说道“殿下岂不闻‘近在咫尺,人尽敌国,匹夫一怒,五步流血’?” 丁晓依然抱着剑,似乎没有要出剑的意思。可是向来颇具胆气的刘宠,看着丁晓冰冷的眼神,竟然生出了恐惧,对不可捉摸的力量的恐惧,对随时来临的死亡的恐惧。 “殿下!”丁晓又是低喝了一声,随着一股莫名的凉风吹来,不知惊了什么鸟,嘎嘎叫着飞起,愁黯阴霾的厅堂中,只剩时漏叮咚作响。 也不知过了多久,刘宠终于回过神来,感觉后背冰凉,竟是不知何时衣衫已经被冷汗打透了。厅堂外的甲士弩手让出了一条路,丁晓也已经不见了踪影,只能听到那似自豪、似嘲笑的吟唱声“白马驱酒家,银鞍霜落愁。仗剑拂尘去,何须觅王侯?” 八月初一,姜泫早早就起来了,梳洗过后,却还没看到荆韦,便和史阿去荆韦的房间把他揪了起来。荆韦散乱这头发,一脸不情愿地埋怨道“姜君,这一大早,醒来作甚啊?” 史阿一听,拍了一下荆韦的后脑,说道“昨夜便就说过,今日适逢太学辩会,我等随姜君与会,说不得,今日便是姜君名扬天下之时!” 姜泫坐在荆韦的卧榻上,摆了摆手,说道“子泰说笑了,何来名扬天下,此行只瞻仰盛会罢了。” 等着荆韦穿衣服,史阿便问道“姜君,这太学辩会我也去过几次,却是不知为何辩会之日定于每月初一?” 姜泫说道“太学常有辩会,定于每月初一,却是近年才有。昔日南阳许子将、许文休凭其才识谋略,设坛开讲,每月初一命题清议,评论乡党、褒贬时政,不虚美、不隐恶、不中伤,能辩人之好坏、能分忠jian善恶,或在朝、或在野,都在品评之列。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之人,无不名声大振。一时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竞领二许一字之评以为荣。初一既旦日,是故称‘月旦评’。是由,太学亦效仿佳事,便将辩会之日,定在了每月初一。” “原来如此,那此行姜君定要大显身手啊!”史阿说着,跃跃欲试的样子,简直比姜泫还要激动。 姜泫确实有参加辩论的想法,但太学士子三万人,每年仲秋,也就是八月的辩会,更是有天下士子云集于此,此等盛会,必然藏龙卧虎,上台辩论若只是败了倒也无妨,可是一旦出丑,那就贻笑大方、得不偿失了。有了这层顾虑,姜泫一展才学的愿望便淡了很多。 说话间,荆韦已经穿好了衣服,发髻也简单扎了起来,史阿又叫来荆蓁和小元,众人围坐在院中的石案上吃过早饭,姜泫便要带着史阿和荆韦出门。小元的粥还没喝完,见姜泫他们都吃完走了,自己也想溜走,却被荆蓁强行按住,逼迫他不情愿地把剩下的粥喝完。 这边姜泫还没走出二门,荆蓁便将突然喊住“公子,且慢!” “嗯?”姜泫三人回头,却见荆蓁急急忙忙跑去了正房,三个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正纳闷儿呢,荆蓁便捧着姜泫的长剑跑了出来。 这两步跑得太急,气喘吁吁的荆蓁将长剑双手递上,说道“呼……公子,忘了佩剑。” 姜泫笑了笑说道“今日太学仲秋辩会,文章之事,不宜佩剑。再者,子泰佩剑,易之佩刀,又是在天子脚下,无碍的。” “哦!”荆蓁缩回了手,神情有些失落。 见状,姜泫摸了摸荆蓁的头,说道“此剑许久未用,也该保养了。蓁儿且帮我用鹿皮擦拭一番,如何?” “嗯!”荆蓁抿着嘴,露出了笑容。 小元在后边捧着碗,笑嘻嘻地说道“哎呦!哎呦!蓁儿jiejie羞羞咯!” 蓁儿害羞不过,跑回去照着小元的屁股轻轻打了两下,噘着嘴责怪道“让你胡说!” 小元也不疼,依旧笑嘻嘻的。见到这番情景,姜泫和史阿、荆韦相视而笑,之后一齐出门望北而去。 一路穿过南市,便到了五雍闾门,过了闾门向东没走多远,便能见到石碑林和棂星门了。前次来太学,是为瞻仰石经,后来又遇到张彻生事,所以过棂星门而未入。 太学相比天下州学、郡学,规模更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