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节 (第3/3页)
》上。 小说发表一年后,《螳》获得了著名短篇小说文学奖。 它固然缺点多多,可这篇小说鼓荡着充足的元气,来自于作者的元气支撑着它,让每个阅读到这篇小说的读者,都能在某个瞬间进入到小说,体验到某种身临其境的战栗感。 这是作者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她有种天生的文字感觉。 而让迟念疑惑的是,《螳》的作者,从此再也没有发表过新作品了。 她为此问过卓然,是不是作者换掉了笔名。 卓然否认了这个猜测,他说:“也许有的人,拿起笔,就只是为了这一部作品,她不考虑写作本身,也没有身为作家的自觉,她只是想讲一个故事,如此而已。” 而去见小说作者,也是卓然的提议。 提出这个建议以前,迟念又给他发了一本见闻录,是迟念在青浦女子监狱跟女性犯罪者的交谈实录,她的谈话对象,无一例外,都有个共同的身份――杀夫者,同时她们还具备另一个身份,死去的丈夫们的暴力施加对象。 “迟念,为一部作品,准备工作做到这样细致的演员不多,你是其中的一个。所以,我觉得你该见见她。” “谁?” “何皎,就是写《螳》的那个人。” 这却不是说见就见的,因为写了《螳》,何皎在当地出了大名声,后来又因为要拍电影,电影还没拍完呢,女主演又接连出事,连累何皎也被人指指点点。 何皎自己倒是没事,她写了这部小说,又发到网上,本来就想过这只是部小说的事,能一码归一码,丝毫不影响生活,可她有孩子,她不能让这些事情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所以从此就跟卓然断了联系,他做他的导演,她过她的日子,井水不犯河水,总之态度明确,小说版权是卖给你了,电影不管能不能拍出来,都跟她没关系了。 为此,卓然专门跑去豫省找人,当面把话说清楚了,才叫迟念过来。 三月初,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还是早晚都冷的天气,当得上春寒料峭四个字。 不同地方的早班店,多多少少都有些地方特色。 比如这家,两间店面,收拾得干净利落,从门外路过随便看看都会觉得卫生方便,门口的行道树上绑着块小黑板,明码标价写明了早餐名字和价钱,价格看着就亲切,公道实惠。 早餐分干湿,供喝的有胡辣汤、疙瘩汤、羊汤、馄饨、豆腐脑、八宝粥、豆浆…… 填肚子的基本都是面食,鸡蛋不翻、白不翻、油条、油炸大饼、小笼包、煎饺…… 花样繁多,一应俱全。 早上七点半正是早餐店生意最好的时候,尽管是个周末,可还是满满当当坐得全是客人。 迟念裹着她从宋衍那里顺来就再也没还过的黑羽绒,里面穿了件套头薄绒卫衣,腿上只穿一条内里加绒的深蓝色小脚牛仔裤,脚上穿双白球鞋。 她还带了顶有猫耳的黑色鸭舌帽,口罩是必备道具。 此刻正坐在最靠近后厨窗口的两人桌上,卓然坐在靠过道的位置,他正好能把迟念挡住。 已经点过餐了,迟念盯着那张塑封过,因为使用时间长久而不免沾染了餐馆特有油腻感的餐单,斟酌了半天,决定尝尝以前只听说过的胡辣汤,还有她听都没听过的鸡蛋不翻。 卓然点了胡辣汤,两个白不翻,一屉小笼,六只煎饺。 人声喧嚷中,有个看着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穿花蝴蝶一般端着做好的早餐送到客人桌上。 来客许多都认得她,纷纷招呼,“胜男又来给你妈帮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