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2节 (第2/3页)
俩,他们各人对此都是熟悉得跟自家的自留地一样。 孟茯也没去担心,直径往贝壳工坊去,却见原本要去银杏路的李大人竟然在这里,和卫如海正说着话。 二人见了他,纷纷迎过来。 孟茯诧异,“你们认得?” 只见他二人相视一笑,那卫如海说道:“早前赶工,我从码头送货回来,顺道在我表妹夫家的店子里给大家带些夜宵吃食,正好遇着了李大人在那里吃茶。” 又有些懊恼道:“当时我还请他让开些,借过呢。若晓得是新来的州判大人,当时就该直接送他们一家三口到衙门里去,哪里叫他们人生地不熟在那里等马车。” 李大人忙道:“这有什么,何况店里的小二和掌柜都是热情忠厚的,没叫我们吃半分亏,也没多走一步弯路。” 孟茯晓得他俩原来这样见过,也难怪这会儿能如旧识一般聊天。 只是李大人还忙着去银杏路,好奇这贝壳功夫,路过就进来瞧一瞧,看到卫如海聊了会,才耽搁没走。 这会儿晓得孟茯和卫如海要说生意上的事情,也就没碍在这一处,只和卫如海约了个时间吃茶,便往银杏路去了。 那边若飞他们几个早等着了,只在这几株百年老银杏树下仰头望着那扇子一般的树叶。 物以稀为贵,这南海城上了年头的老榕树不少,没见他们稀奇过,可因这银杏树难见,都当做宝贝一般,盯着看了好久。 这会儿见李大人总算姗姗来迟了,连上去行礼,便迫不及待地说起这一处绝妙之地来。 哪里要建大雄宝殿,哪里又安置城隍老爷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各路菩萨,他们心里都有了数,只纷纷给李大人指着介绍。 李大人听了放在心里,心想虽都还是些半大的孩子,但一个个做事这般有章程,往后少不得是有大出息的。 又忍不住想,便是那沈家大宅里多的是出类拔萃的学究,也少不得养出几个歪瓜裂枣,孟茯这里养着的,竟然个个都长得整齐。 忍不住好奇她平日是怎样教授孩子的? 其实孟茯也是头一次做娘,而且还是半路出家的,哪里有什么经验?大抵是因为她本来年纪也不大,所以对于孩子们的需求了解。 不单是物质上满足,更要紧的还是精神上,然后尊重他们。 从来不去否定,哪怕他们只是一个小小的爱好而已。 也许在旁人看来是不学无术,就如同那若光,大把的时间都花在土地里,若是别家,少不得要责骂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可孟茯不断给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还一直不吝啬地夸赞鼓励。 不过这些孩子虽是说得头头是道,但终究不是专业的,这海边的建筑比不得别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防潮防火,还要抗震防风。 反正其中的道理多了去,便是他也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早前就打发人去联系建造海神庙的这批人,只是如今他们都在朱仙县那乱石滩做建设,这里只怕是顾不上了。 好在还有修建书院这一波,技术上也是十分了不得的。 且说这里各项安排已是有粗略计划,孟茯这边和卫如海商议了一回,还是打算再雇佣些工人。 她不建议黑白两夜倒班,主要还是这工人大部份里,都是些战场上下来的伤员,要么就是那些个烈士家属。 人还要回去照看孩子,不好叫人夜里上工。 于是打算将这工坊再扩建些。 也就少不得耽搁了大半天,午饭都是喊着孩子们在这贝壳工坊食堂里吃的,到了这傍晚些回去,孟茯便领着他们下馆子。 等到回府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孩子们野了一天,各自去休息,孟茯这会儿才想起,没去卫如海家看孩子,便想着明日再去。 又打发人去隔壁李家那边说一声,她这石头县之行要托几天了,也不晓得郭氏能不能等。 毕竟贝壳工坊要扩建,大把的事情,卫如海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他那边虽也在培养几个管事的,可到底还不敢交托出去,不然孟茯也用不着一起过去忙。 如此忙了两日,孟茯只觉得腰酸背痛的,便准备了药浴暖一暖筋骨… 沐浴出来,擦干了头发,正要歇下,楼梯口传来剑香的声音,“夫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