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八十八章:战国时的黄河 (第2/2页)
,将会达到惊人的方位。 一旦上游发生暴雨,这种平缓的河床内,必然会囤积大量的河水,到那时,这河床再被人掘开了,若是被有心人加以疏导 莫说此时的城池了,纵然是后世的城市,也抵抗不住! 摊开地图,青豚默默的计算着,其早已有了腹案,秦军锋芒太甚,若想打退王贲此次的行动,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掘开黄河! 不过,不是依照王贲的意愿挖开河堤! 史书上记载了,王贲堵塞鸿沟,拂又修筑了一条人为河道,将滔天的黄河水,引导到了大梁。 这才将这座雄踞中外的名城,毁于一旦! 至几十年后,司马迁写史记前,游历大梁时,此地已经成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废墟! 青豚摊开地图,手指在黄河和大梁之间丈量着。 这地图的比例尺很是粗糙,拿来借鉴尚可,若是真的按照地图上来,只怕是门都摸不着。 青豚欲要用地图做一个参考,其要考量的是,地势、水速,水位与流向。 掘开黄河容易,若想将洪峰避开大梁,还要将秦军困于高地,这事就要经过复杂的计算了。 好在其亲身考察过黄河沿岸,又派遣探子,绘制了大量的地形图。 揉揉鬓角,青豚丢下石笔,身前特意制作的黑板上,满满的全是数字与图画。 “吁!” 青豚长叹一声,揉着酸胀的脑袋,出了大帐,必须要透透气了。 靠近榆水的地方,被左车收拢起来的泥瓦匠们,正在修筑一个鼓鼓的,形似一个馒头状的大东西。 只见这东西已经开始封顶了,顶端留有几根粗壮的烟囱,在背靠大河的那一面,地面上更是挖了一个小坡,将进出大馒头的门口半隐藏起来。 这便是后世六七十年代,大量修建的烧砖炉了! 后世青豚家所在的村庄,在河边修有四个砖炉,直到青豚长大n,都还有两个完好的。 甚至,九十年代初,其爷爷给他小叔盖房子时,还曾全家动手,烧制了红砖。 所以,对于砖炉的内部构造,青豚还是知晓的。 早前,青豚绘制了图纸,交给左车,要其组织泥瓦匠,修建砖窑。 其实,此时早就有了炉窑的出现,只是在构造上没有后世的那么优化罢了。 要知道,华夏大地出现陶器的历史,有实物参考的都能追溯到九千多年前。 青豚命人制作砖头,就是为了验证自己构想的用围屋,能不能阻碍敌军的行进。 其打算按照自己的想法,修筑一个由围屋组成的区域,然后在进行演习,看看是不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世在广东地界,那些围屋青豚并没有少参观,据当地的说法,这些建筑在抗东时期,可是当地一宝。 青豚觉得围屋还是稍显单薄,其准备先试验看看,若是不行,就结合西方的城堡,将整个华阳地界,修成堡垒丛。 这就需要大量的砖石了。1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