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魔志之虎啸山庄篇_第145章 大朝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5章 大朝会 (第2/3页)

无不感激佩服。

    与此同时,童贯还做了另外一件相当打动人心的事。开战后,阵亡了一位奋不顾身的将领。当时,这位将领的妻子已去世,他战死后,他的独生儿子流落街头,成了乞儿。童贯下令将他找回来,当众认这孩子为义子。令在生死场上搏杀的将领们十分感动。

    大宋帝国已经许久没有军事上的光荣与辉煌了,这次胜仗,对于大宋极其重要。童贯也成了帝国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明星,英雄般受到京城朝野上下的热烈欢迎,并且长久地照耀在帝国黑沉沉的西北部上空。

    在此之后,童贯常年出没西北,主持该地区军事。并率兵连打几次胜仗,相继收复了积石军(今天的甘肃贵德)和洮州(今天的甘肃临洮),从此,童贯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柱石。

    蔡京:

    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堂弟,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

    〔宋徽宗赵佶〕深恶痛绝的〔高贯京〕又以这种形式复活了!

    〔宋徽宗赵佶〕道:

    “对于北境女真立国,并彻底与辽开战之事,诸位爱卿如何看待?”

    虽然宋朝自太祖立国以后就因〔得国不正〕而重文轻武,一百多年以来,武将的地位被文官压的透不过气来,但是自两年前因收复中原王朝丢失了一百七十五年的〔燕云十六州〕后军功盖世的童贯崛起以后,文臣对于武将轻慢的态度便消失不见了,加之文官为首的高俅以及蔡京与童贯私交甚笃,而且又有恩于蔡京,所以圣上问话后,他第一个回禀,无人有异议。

    “启禀圣上,臣认为辽金二国,不论谁输谁赢,日后都将是大宋的心腹大患,所以臣提议,应即日向雁门关大批增兵,一旦北境烽火尘埃落定,咱们就出关北伐,将北患彻底平定!”

    之所以管〔燕云十六州〕当时,北宋针对辽国构筑的军事防御体系分为山西北部和华北平原两个部分,在山西北部凭借崇山峻岭之上的内长城据险以守,由此内长城之上的雁门关成为了防御重镇,北宋在此屯集了大量军队;而在华北平原,虽然已经没有有利地形来阻挡辽国的骑兵部队,但是北宋还是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制造有利地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榆塞和沽塞。

    首先,榆塞指的是以种植榆树林带来阻挡辽国骑兵的一种防御手段,当时北宋方面沿着两国边界白河沟种植了大量榆树林,慢慢形成了林木茂密的一片森林带,从而限制住了辽国骑兵的战斗力,有利于北宋扬长避短,发挥步兵的作用。其次,沽塞指的是以修筑河网来阻挡辽国骑兵的一种防御手段,华北平原东部靠近大海,本身水资源比较丰沛,当时北方方面在华北平原挖凿了纵横密布的河流,将北方旱地变成了江南水田,同样达到了阻挡辽国骑兵的目的。总之,北宋在华北平原修筑的大量榆塞和沽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为燕云十六州丢失而带来的军事压力,有效阻止了辽国骑兵从华北平原长驱直入地进攻,使自己处于防御地形上的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辽国方面已经不能像五代十国时期那样屡屡从华北平原突破防线攻入内地,只能围绕内长城上的雁门关来做文章,只要拿下雁门关,辽国骑兵还可以从晋中平原一路南下直抵黄河岸边。

    所以童贯提议增兵〔雁门关〕的构思。

    这时候平日里好的几乎穿一条裤子的高太尉提出了反对。

    “启禀陛下!臣认为童太傅贸然增兵的做法太过激进,一个cao作不当,搞不好会使得掐的正热闹的辽金两国方向成见,拧成一股绳,兴兵南侵!”

    〔宋徽宗赵佶〕听后眉头一皱,不管是军功盖世的童贯童太傅还是球技顶呱呱的高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