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3页 (第1/2页)
吴孟帆点头,不过过了那么一会隐隐有了想法:“姨太太是想壮大声势?” “吴副官明明晓得还要问我。” 苏疏樾捡了把扇子,听着蝉鸣懒洋洋地扇风。她明白舆论的利与弊,她现在就是想壮大声势,她就算是来自一百年后,也自认不会比这会名人俊杰厉害到哪里去。 她开了这个头,有人知道了就会去思考,就会去研究,就会去想办法。 就像是《风月》上她登刊的文章,现在专门开辟了一个版块,用来写白话文的暗喻故事,从生活中发现细节。 故事五花八门,苏疏樾上次就看到一篇不错的故事,从掉了只鸡为线索,人们在寻找这只鸡动用的关系网,和对彼此的互相怀疑,反射出百态社会。 所以说华夏不缺聪明人,只是很多人满腔的精力没处使用。 唐先生评价她的思想有种超时代的魅力,她就把这种“魅力”尽可能的都散发出来。 至于发展,她可从头到尾没想过自己能一个人扛下来。 “大剧院的黄老板又给霍公馆送礼物了?”苏疏樾问道。 知道苏疏樾签下朝阳,黄老板那边就瑟瑟了,早就提出让他们过去演出,但苏疏樾不同意。 随着朝阳剧团在宴会上演出了两场,已经有不少人知道黄老板为了保证洋人剧团的利益,不允许朝阳剧团在大剧院表演。 自己国家的人看不起自家国家的文化,一味的崇洋媚外,要不是大剧院后面还有个大老板,这会儿黄老板的事估计就保不住,要人人喊打了。 “已经送了三次了,还跪了公馆的警卫,想让他们在姨太太面前说好话。”吴孟帆说着都觉得有点可笑。 “下次就把礼物收了,让赵秘书接待他。” 赵秘书是吴孟帆找的助手,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虽然没留过洋,却是在正正经经的在主任级别的领导那儿当过许多年的秘书。 苏疏樾和她虽然还在磨合期,她就已经能为苏疏樾解决不少麻烦。 “姨太太是打算让剧团进大剧院了?” “不,还得等等。”苏疏樾算了算日子,笑道。 既然吴孟帆来了,苏疏樾不着急跟他回霍公馆,邀请他一起在苏昌俊他们这里吃晚饭。 等吃好了饭,苏疏樾把讲故事的担子扔给了吴孟帆,等他把故事讲完,两人才启程要回霍公馆。 苏昌俊抱着吴孟帆的腿,看的却是苏疏樾:“再坐一会再走嘛!天都要黑了,天黑了就会有妖怪,妖怪可吓人了,不能叫它吓到大姐。” “这会是妖怪了?”苏疏樾把苏昌俊抱了起来,“上次不是说有老虎?” 每次苏昌俊留人的话都在不断创新,因为性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