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计划 (第4/4页)
人是头道贩子,威尼斯二老板,批发商再在欧洲各地批发。那么这个香料从亚洲运到威尼斯的价格相当于原产地的五十倍。 虽然这个价格可能略有出入,但是出入不大。 存储了这么多的香料,其实也是一个麻烦事。宁波市舶司的余先就多次提到,光是为了存储这些香料,现在市舶司预算一直在超支,因为光是为了盖仓库就耗费不少。 因为大明的香料产量也不少,rou桂、豆蔻核仁、丁香,胡椒,八角几乎都有,销量不大。大部分都卖不出去,只能存在仓库里。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这一些都是划算的,压制下了所有的反对意见。 这次下西洋,他就准备打开海上航线,将这些香料卖给欧洲各国。 当然,想要顺利占领欧洲的贸易市场,不仅仅只能商业,还有可能需要武力威慑甚至是镇压。 那些不听话的欧洲城邦主,还有垄断了此时欧洲香料贸易的阿拉伯人,突厥人,都有可能成为大明经济征服欧洲的绊脚石。 在另一个世界里,那被欧洲用枪炮敲开国门的不平等条约,不平等贸易,他都想重新实施一遍。 不过,如何去欧洲,也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走海路耗费最少,最方便,但是也最远,最不安全。 如今可没有苏伊士运河,只有古运河。因为着这里他曾经杀了不少人,还闹出了一场国际纠纷,所以他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非常了解。 在公元前八世纪,古埃及的法老就在这里借用尼罗河的支流建造了一条古运河。 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人占领埃及之后,疏浚了运河,但是依旧需要依靠人力拖曳。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亚历山大远征军进入埃及的托勒密家族,对这条运河进行了改进。人工cao作的水闸与水库,帮助运河具有了蓄水调节能力。 这条运河可以自主行船了,就被后来的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一直使用到十二世纪。 只是古代的运河毕竟在各方面,还是不如近现代的同类产品。尼罗河日渐不稳定的水位与高昂的维护费,让埃及人最终放弃了运河。 很多商队会选择从亚历山大港进入尼罗河,再从尼罗河岸登陆,用驼队将货物送到红海边的港口转船。 所以大明舰队想要前往欧洲,不能利用这条运河,只能绕过整个非洲。 至于后面威尼斯商人为了香料,想要开挖苏伊士运河,那是几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现在根本还没有这个计划。 朱瞻基别的都不担心,他对全世界的水文条件都很很熟悉,绝对不会迷路,也会带足蔬菜,干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但是这个时代的台风,却是远洋的最大困难。 即便是后世的钢铁巨舰,在面对大海的时候,都显得那么无助,何况是现在的木船。 太平洋和印度洋还好办,只要避开台风期,问题都不大。 但是大西洋的水文条件是除了北冰洋以外就危险的,那里不仅仅有台风的威胁,还有全世界最危险的暗流和巨浪,这个根本就不是避开台风期能解决的。 大西洋暖流给欧洲带来了温暖的气候,却也让这片大洋显得危险无比。 朱瞻基在一张世界地图上做下了许多个记号,这些据点,都是大明需要占领的据点。 现在,他在苏伊士运河的位置,画了一个圈,打了一个问号。 可以说,这是未来几百年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到底要不要占领,朱瞻基心里也没有拿定主意。 打败马上就要倒台的马穆鲁克王朝,对大明来说轻而易举。帖木儿当初就打到了大马士革,洗劫了大马士革以后才离开,更别说有了火器的大明军队了。 打下来之后开挖运河对大明来说也轻而易举,几个威尼斯商人都有这个财力,更别说大明了。 但是,开挖运河之后的维护,包括周边复杂的局势,都将牵扯大明巨大的精力。今后的几百年,这里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大明派的人少了,守不住,派的人多了,就不划算。所以在接触到马穆鲁克国王之前,在了解具体的情况之前,朱瞻基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叹了一口气,还是且行且看啊,如果到时候贸易正常化了,每年的利润多了,也许他不开挖这条运河,也会有人督促他挖。 这一次,还是从南非绕过去吧,顺便,在南非那里也建设两个据点,为以后占领那里做准备。 (今天要去郑州出差,明天的更新稍晚一点。请大家见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