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二六章 筹备与立威 (第3/4页)
一些文墨字画还有女人了。 朱瞻基来者不拒,不过这些文墨字画都收进了宫中,女人则大多被他分配给了未婚的将领为妻妾。 这些女人大都姿色不俗,成为了海军未婚将领争抢的对象,也让他在海军各将领里面,又刷了一波好感。 十一月初,朱瞻基道新江口第一舰队大营,巡阅了受训的海军各部和两万二千人的幼军神机营。 幼军这个称号是在十月底的时候,被朱棣正式赐给了神机营分出来的二部。 神机营在过去的两年中,从一支不到两万人的军队,扩充到了六万人。 自从北征期间,神机营扬威之后,火器在大明军队中的地位节节攀升。 特别是东征期间,一千多人的羽林卫火枪手,就将上万凶残的倭寇击败。后来不到三万神机营,直接攻占了倭国王宫,更是让火枪声名大振。 解决了火枪的生产问题,大明各军卫的火枪手数量也快速增加。 神机营在十月被拆分成为了三部,火炮营和火枪营正式分开,火枪营分成了两部。 第一部仍然由柳升掌控,听命于朱棣,并且掌握了训练火枪手的职责。 第二部一共有四卫,三卫是火枪卫,一卫是火炮营,共计两万两千人被赐名幼军,归属朱瞻基领导。 幼军的都督也是由已经投靠朱瞻基的薛禄担任,掌控这支两万两千人的幼军,也让薛禄满意无比。 而原本位于下马桥的幼军,因为人数太少,被划归羽林卫。但是却以军校的形式,成为了朱瞻基各亲卫的培训学校。 如今的朱瞻基亲卫就有四卫,总人数一万四千人,这是明朝各大亲王,包括太子都比不上的。 如谷王朱橞,就因为自编三卫,被朱棣严加训斥,召到京城关押了起来。 哪怕是亲王,没有得到皇帝允许,就只能有一卫三千人,得到皇上恩准,才有两卫,或者三卫的侍卫。 如今的大明,也就只有朱瞻基这个太孙,有四卫护卫。 而幼军,虽然也有卫的后缀,实际上却是属于军。像羽林卫是护卫营,一卫三千人。军卫一卫却是五千五百人,两者并不一样。 从性质上来说,这个幼军相当于是大明的精锐机动部队,与边军,边卫,地方卫所,护卫的只能都不太一样。 而朱瞻基则是想把他们培养成海军陆战队,并且按照这个标准加以训练。 其中的一卫火炮营,除了编制上没有拆开,也被分配到了各个战舰上,熟悉船上的炮兵指挥系统。 因为火炮的数量增加,特别是精钢无缝炮筒的量产,如今大明的火炮数量也增加的极快。 严格说起来,火炮比火枪更加容易制造,因为枪管太小,加工不易,但是同样的加工程序。火炮除了在浇铸时候更难一点,加工却更容易。 如今火炮数量增加,各艘战舰上面的火炮数量也增加了不少。 在新江口水师大营,不少战舰都在进行改装,每艘主力战舰上,最少增加了五门强力火炮。 在朱瞻基出发之前,这些改装工作基本都能完成。 而朱瞻基的出发日期也被选定了下来,定在了新年的正月十二。 要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十二月出发最好。因为趁着北风期下南洋,他在路途中还能到东南沿海到处游览一番。 但是朱棣最后选了正月十二,想让他在家里过年了再走。 如今朱高炽去了北平,不在京城,朱瞻基也知道朱棣心里还是期盼热热闹闹的,就没有反对。 有了出发时间,郑和他们安排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因为时间定下来了,各项准备工作就能有的放矢。 比如说舰队的各种食物,像那些补充维生素的干菜,没有定下来时间,就不能确定采购的时间,如今只要把任务分发下去,在出发之前准备好就可以了。 而且从各地购买的活猪,活羊,活驴,也都可以安排各处人马卡着时间送上船。 十万人的出行,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都需要周密地筹备。 郑和,薛禄他们经历过多次出征之人,各项筹备工作进行的顺顺利利。朱瞻基自觉也没有什么需要他补充的,所以鼓舞了一番士气,只停留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就准备回宫。 刚回到宫中,却见到了翰林学士杨士奇带着一个年轻人候在了东华门。 对杨士奇,朱瞻基心里没有愧意,但是毕竟杀了他儿子,所以还是一点心结,两人在过去一段时间也见过几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