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三四章 家宴 (第1/4页)
乌云盖顶,白雪飘飘,从汤池温泉到京城的官道旁边,一队骑士正快马加鞭地疾速快行。 马队行驶的是原本的官道,不过因为旁边修建了新的水泥路,所以原本的官道只剩下了一半宽,只能容下两骑并行。 而水泥路虽然更有利于车行和人们步行,却不适合奔马,所以原本的官道并没有取消。 朱有炖跟在朱瞻基的身边,勉力支撑着疲惫的身体。但是几十里地跑下来,大腿早就被磨的生疼。 要不是今天腊八节,各家王府今年都有人在京城,又被陛下召集在一起举行家宴,他才不会如此折腾自己,骑行几十里向回跑。 这样的天气,躺在温暖的温泉里,看着雪花飘飘,那才是极美的享受。 当然,怀里搂着一个娇美的小美人,那就更美了。 想到这里,他也忍不住有些羡慕今日在那里举行婚礼的几十个大兵了。那可都是各家王府收集的佳丽,就这样便宜他们了。 不过……他斜着眼神看了看一脸平静的朱瞻基,这个侄儿今日这一举动,这些将士哪个不是甘愿为他效死啊! 论拉拢人心,他都不如这个侄儿,不仅给他们这些人送媳妇,还亲自给他们举行婚礼,这样的规格,以后谁也不敢对这些人如何了。 哪怕就是有上官想要抢夺这些美人,但是只要想到这是太孙亲自许配,并且愿意把自己的别院拿出来给他们当新房,还有谁敢抢? 这些海军的后起之秀虽然现在都还官职不高,但是有大功在前,只要不自毁前途,二十年后,怕不都是一方大将,这海军,就会一直牢牢地控制在他的手里。 今日骑马,虽然没有摆出太孙仪仗,但是当先的两个锦衣卫还是举起了两面皇旗。 不时有路上的行人认出了这两面旗帜,一个个都心甘情愿地跪下磕头,待他们行过,才又起身继续赶路。 如今这京城四周,太孙在百姓的眼中,怕不是比皇上还要英明。 这些人有奶便是娘,不过这个侄儿也的确造福了京城的不少老百姓。 从郑和四次下西洋,从南洋带回来的吃的,用的,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整个江南一带,几乎没有哪个家族没有从这个产业链里面受益。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太孙这些年搞出来了这么多新兴的产业,每个行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只要有点力气,哪怕家中无地,靠双手也能养活一家人。 而这些人,没有一个不说太孙好的。 朱有炖想了想自己,开封府要小的多了,但是恐怕他走出来,也没有几个人认识他。 这就是差距。 行至孝陵卫,除了原本的军营,这里如今也有大批百姓依附这个侄儿的下马桥农庄生存。路边的简易窝棚就多了许多。 速度也终于降了下来,这个时候,朱有炖不用再绷紧了身子,也能缓缓了。 这里不远处是太祖陵寝,这些窝棚都还是朱瞻基让人搭建的,就是给周边百姓一个挡风遮雨的地方,也能赚几个小钱。 这些人对朱瞻基的态度就更亲近了,有人喊了一声“殿下来了。”路两边就跪满了百姓。 他从来不像这个侄儿,总是不厌其烦地跟所有人打着招呼,笑脸相迎。 但是他也从来没有经历过,百姓由衷的跪拜。他们看向这个侄儿的眼神满是尊崇,这是他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的。 路过了如今已经成为禁地的下马桥农庄,他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东西需要保密,也没有兴趣打听。 知道的越少,就越安全,这是他用亲身经历换来的经验。 但有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好奇,难道这里的东西,比夹江工业区那边还要重要吗? 不过他也没有答案。 马队很快抵达了后标营,这里过去就是东安门了。朱有炖的心终于松懈了下来,这个时候才感觉到了寒风刺骨,他握着马缰的手都已经僵硬了。 朱瞻基这个时候回过头来跟他笑道:“六叔留在京城,要多敦促一下那几位作家,尽快将资料整理好,写出来话本。” 朱有炖点头应道:“明日我就到你的别院,亲自监督他们跟那些英雄交流。” “內监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待话本写出来,就会大量刊印,发行于世。不仅各处书铺,就连官衙,县学,府学都会低价售卖。不要怕卖不出去,光是海军,我就已经预定了两万本,准备免费发放。” “只是……,这耗费是不是大了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