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访 (第3/4页)
逾万,这才自难免也太多了一些。” “小哥过谦了。我大明四洲人数几近三亿,研究生至今才一万余人,三万里挑一,如何当不得才子之称。” 见朱瞻基气势不凡,语气也颇为正经,对方也略微正经了些,说道:“真理的研究如同浩瀚之海,懂得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渺小。”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问道:“既然你是研究风力发电项目,那么我也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大明中洲之地,哪里适合发展风电?” 对方毫不犹豫地说道:“当然是西北。这东部沿海虽然也适合风电,不过风电成本比水电,煤电略高,而且发电量略有不足。在东南发展风电,综合比较起来,不如水电。 而西北缺水,却因大漠和戈壁广阔,风力资源充足,以成本,损耗,综合比较,在西北发展风电更为有利。” 见他提起西北就一副激动地模样,朱瞻基楞了一下。相比繁华的东南,西北一直被视为苦寒之地。不管是官员,还是技术人员,都不愿意前往西北。 但是这个年轻人却如同一个理想青年,对西北充满了向往。 朱瞻基问道:“家中可是有长辈在西北任职?” 对方有些不好意思起来,用西北口音说道:“在下幼年在嘉峪关长大,一直到大学才来应天府求学。” 朱瞻基仔细看了看他的脸,问道:“王悦王世昌是你什么人?” 对方大吃一惊,看着朱瞻基帷帽下的脸,却看不清楚。“在下王春,王世昌乃是家父。阁下身穿西北军服,可与家父旧识?” 朱瞻基笑道:“原来是威宁伯世子,却不曾想,你如今却成了一位技术人员。” 王春没有想到对方直接揭破了自己的身份,越发认为对方跟自己父亲是旧识了。“敢问阁下大名,若是家父旧识,小侄……” 朱瞻基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王世昌正统二十五年以参谋入西北军,那时候老夫见过他一面。不过我当时已经临退役,所以交道并不深。他这些年干的不错,老夫也时常有所耳闻。” 朱瞻基的话透露出来了三重意思,一是他与王世昌的年龄差距大,王春的小侄自称略有不妥。其次是自己地位也不低,三是夸奖了王世昌的尽职。 王悦的确算得上是个人才,其人正统二十三年登进士第,很快就展现了出来了不凡的才华,在参谋部备受重视。 二十五年被委派到西北军之后,短短十五年,就做到了西北军提督,而且因为收归吐鲁番等国归附,获封威宁伯。 这是朱瞻基在明朝发现的原生人才,此前并没有听说过此人的名声。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这位王悦在历史上又改名王越,是大明三位因功封爵的文臣之一。 他在晚年还有一个学生,就是被誉为大明脊梁的集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为一身的王阳明。 朱瞻基当然不知道这些,但是对王悦的观感很少不错,要不然,也不是十几年间就从一个普通的参谋,提拔到西北提督,威宁伯。 王春看不清朱瞻基的脸,却能看到他的手如同一个壮年人,看起来年龄也不算大。 摸不清对方的底细,连对方是什么人都不知道,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个时候,朱佑樘问道:“曾祖,王世昌是好官是吗?” 听到朱佑樘喊曾祖,这一下子让王春对自己的观察又怀疑起来。他以为对方是个中年人,现在却发现是个老者。 朱瞻基笑道:“王世昌的确算得上是个好官,他在西北替大明靖边,西北各族都对大明忠心耿耿,这就是他的功劳。” 汽车到了站台,王春这个时候抱拳躬身道:“在下多谢阁下夸奖,若家父知道在应天府也能获此赞誉,想必也会心怀大慰。” 朱瞻基笑道:“人在做天在看,你父的功勋,历史不会忘记。” 话题一下子扯这么大,很难再往下说了。毕竟这只是偶遇的闲聊,再往下谈,就显得交浅言深了。 不过,王春的心里依旧很是高兴,自己的父亲能得到如此赞誉,他也有与有荣焉之感。 朱瞻基这个时候又说:“西北风力充足,今后西北的风力发电也会得到政策倾斜,你以后回西北发展风电,也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多谢老丈宽慰,在下只是想发挥所长,为西北百姓做一些贡献,至于个人荣誉,倒没有在考虑之中。” 真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不过他这种精神还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