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节 (第2/3页)
他救过我一次,后来在山西战场又碰到了,他还送我一架缴获的相机。” 方晴笑道,“那可真是大礼,据我所知,他也喜欢摄影的。” “真是个不错的人。可惜后来再也没见到。” 方晴告诉她,“他在美国加州,据说种了一大片葡萄园,自己酿葡萄酒。” 方晴没说他还去英国看过自己。 那时候抗战胜利,国内局势微妙,郑衍称病挂冠离开,去美国看望在那里修养的父亲和哥哥——郑老先生戎马一生,后来中风,暮年便在美国度过;郑大公子被刺,受了极重的伤,身体一直虚弱,一腔雄心被困在破旧的皮囊里,也是个悲情人物。 郑衍略整顿,便去英国看方晴。 两个人坐在后院的橡树下,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郑衍说起他客居外祖家的童年时代和流浪似的少年时代,说起他在北平求学的经历,甚至连带了一个姑娘回家这个姑娘却看上自己的大哥这样的事也说了——都是遇见方晴之前的事,之后的战事却一句也没提。 郑衍说完了,好像放下了什么,轻轻地笑道,“那时候我答应要把家事告诉你的。” 方晴记得,那是他第一次匆忙离津的时候,在电话里说的。 晚上的时候,郑衍与姜唯钧喝了一夜的酒,第二天带着宿醉就走了。 后来听说郑衍在美国过得很好——韩益夫妇带着两个孩子来英国游玩的时候,韩太太告诉方晴的。韩先生在加州大学任教,郑韩两家依旧住得不远。 韩太太告诉方晴,郑衍娶了个华侨的女儿,一个年轻活泼的姑娘,除了皮以外,简直就是个外国人。那个姑娘很迷恋郑衍。 “阿衍微微一笑,又沧桑又神秘,真是个迷人的男人。”韩太太如此转述年轻的郑太太的话。 “郑衍高兴吗?”方晴当时问。 韩太太想一想,笑道,“应该是高兴的吧,两人时常一起骑马,一起酿酒,有时候嘻嘻哈哈玩在一起,跟孩子似的。阿恒阿欣一去他们家就不想回来。”阿恒阿欣是韩益夫妇的一双儿女。 方晴笑道,“真好。”听说郑衍过得好,方晴释然不少。又不由得笑话自己,“别太拿自己当回事,郑衍那么好,随时都会遇见一个合适的好姑娘。” “你还记得我们以前的同事小吴吗?”小安打断方晴的回忆。 方晴微歪下头,想一想,“记得,但是忘了全名叫什么了。” “我后来在山西战场见过他,他参军了,就死了我眼前。”小安闭上眼,那张总是挂着别扭表情的脸又出现在眼前。他最后努力的一笑,让已经见惯生死、钢铁心肠的小安红了眼圈。 方晴不禁恻然。 小安又说起另外一位同事——报馆经理周先生。 “平津沦陷的时候,大家都走了,他没走。后来他接了汪政府的聘书,在‘全国文化联合会’挂个虚职。据他申辩,没做过什么对不起国家和民众的事,又说曾经救过一个国民党谍报人员,又有几个朋友说情,然而法庭终是判他15年徒刑。后来听说和谈的时候释放□□,他被放了出来。” 方晴想起周先生那俳句味儿很浓的诗,缓缓地叹一口气。 听着一个个故人的后来事,方晴感慨,命运这种事,除了上天的安排,还有自己的选择。 两个人一直聊到外面的圣诞树闪烁起灯光,才走出咖啡馆。 看着展厅里等待多时的父女俩还有那位金发先生,方晴和小安笑着迎了上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