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妈文里当女配[七零]_第8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节 (第2/4页)

属院累计起来也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人,是都知道了他们两口子有个考了全地区第一,还上了报纸的闺女,也知道了苏秋月这个名字。

    尤其是在他们所住在的胡同里头,那更是早已经传遍了。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里生活的人们,只要是识字儿的,那能通过文字获取的娱乐与讯息就只能是来自于报纸了。这平时看报纸的时候,大伙儿是都觉得这报纸上说的人和事都离他们的生活很远很远,就跟看电影一样,看似只隔着一张幕布,可实际上却是各种意义上的差距,遥远得不得了。

    可现在,就在他们胡同里,竟然出现了这么一个上报纸的人,还是个从下边大队走出来的,直接考出了全地区第一好成绩,只有十来岁的小姑娘。这个认知,让同住在胡同里的人看来,都不免觉得不可思议。

    但不管苏秋月和她爸妈是来自哪个生产大队,还是她今年几岁,几月过生日,这些对于这群街坊们而言都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只要知道,这个小姑娘是全地区第一,她爸妈一个在县小学工作,一个在县妇联上班,现在住的房子也是他们花钱买下来,并已经落户在这里了就行。

    反正,只要住在这里,能让自家孩子跟着这全地区第一一起受点熏陶就行!毕竟这住在这胡同里的人,谁家没有个儿子闺女,或者是孙子外孙女的呢,不说光凭苏秋月的成绩,就是她爸妈也都不是那种好骗好惹的农村人,他们又干啥非得揪着是啥出身不放,得罪这样一户人家呢。

    所以,在苏有粮和田凤娟日常宣传苏秋月的作文会上省城日报的版面,并且一直到这份报纸真的上市面以后,住在这胡同里的人家是都不约而同地买了这期的报纸。

    并且,在看过这一篇可以说是戳进所有工人和非工人心口窝最柔弱位置,让人看了就平添好感也引人深思的作文以后,这群原本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是想借此跟苏有粮、田凤娟两口子攀攀关系的人可以说是一改之前不以为然的态度,全都打定主意要将这份报纸带回家给家里头的孩子看,好让他们跟着一起学习学习。

    不说能跟着染上几分人家全地区第一写作文时所拥有的灵气儿,也得好好分析分析人家这作文到底好在哪里,自己又差在哪里。得叫孩子知道外人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明白凭啥人家的作文能上报纸,他们的却连及格分数都的不来的原因是啥!

    于是,就在苏秋月正水深火热于白天锻炼身体,晚上埋头苦读,没有半点休息时间,比之前上学时候还辛苦的暑假“好”时光的时候,她还不知道,自己继成为省城毕业班学生的头号目标以后,再次荣获“别人家的孩子”称号,成为了整个胡同孩子的“公敌”。

    苏秋月: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啊3?!

    9527:要不起。

    —

    就在省城日报将苏秋月的文章刊登出来,并给了一个大幅板块宣传文章的同时还顺便介绍了苏秋月的简单情况,并将那天表彰会时,苏秋月戴着大红花分别和县领导与蔡校长留影纪念的照片放了上面的当天。

    看着报纸上面标题题目为《少年强则国强,且看少年绽光芒!》的版面,苏有粮和田凤娟这两口子是没有半点平日里从来不会在这地方花钱的抠门劲儿,当即就斥巨资买了十分报纸,然后在苏秋月不允许他们俩一块回去吹牛皮……不是,报喜讯的要求下,便以苏有粮一人作为代表,拿着十分报纸,回了靠山屯大队。

    此时,靠山屯大队的每个人都还不知道苏秋月得了全地区第一,还上了报纸的消息,仍在忙碌于田间地里,继续属于他们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日子。

    但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他们大队也的的确确是因为出现了苏秋月这样一个凭借学习好而带爸妈一块进到城里过好日子的例子,而让大队里头的社员们都不免都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将家里头适龄的娃儿们送去了大队小学。

    虽然他们的目的有些不纯,但大队小学也实实在在因为这个原因,而从原本临时弄出来的草班子变得多少有些规模了。而队里头的孩子们,不说能像苏秋月那样一点就透,也起码是能在日常生活中说些古诗成语,七扭八歪地写出自己的名字了。

    这对于一直想要加强扫盲的郭大队长而言,已经可以说是极大的突破与进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