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3 统计数据可不看 (第1/2页)
一个好的捕手要做的可不是接球这么简单,就算能够策动全场其实也不太够,最关键的是还得会骗人! 沈秦就很会骗,不过对他来说骗骗打者什么的只能排在第二位,最重要的是骗过主审。 他还记得自己的第一场比赛,当时的主审便是业余的裁判,在比赛中他的好球带就数次的被打者所影响。 那么当打者能够影响主审好球带的时候,捕手就得设法把好球带给拉回来。 拉到对自家球队有利的位置来。 在这个过程中‘骗’就很重要了~ 利用身体、手套甚至是腿部的角度与动作来忽悠主审,让他们以为自己看到的球都落在好球带里。 说起framing技巧来,这点对投手的影响也是太巨大了些,先不说放大了好球带,就光光投手对捕手技巧的信任都能够在心里上给予极大的安危。 ‘偷好球’这项技术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天赋,后天很难进行改正与学习。 好的捕手能将坏球变成为好球,而技巧不太好的捕手甚至能将那些好球让主审以为是坏球。 一来一回的相差实在是太大了,拿职业联赛来说的话严重点讲甚至可以影响到季后赛的资格。 捕手的接球能力其实还能能够稍稍进行数据化的。 依据球队投手的总投球数、球进好球带比例(zone%),坏求的挥棒比(oswing%)可以得出3个点。 1是头球总数*zone%=好球带内外的球数。 2是好球带外的球数*oswing%就能得出打者对好球带外球的挥棒次数。 3就是重点了,将1与2的用球数想加就能得出《投手预期可以获得的好球数》来。 但预期是预期,根据捕手的framing技术就能使其拥有落差,例如好球变坏球,坏球变成好球之类的。 而预期好球数与实际好球数之间的正负差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捕手的技巧了。 像是投手们实际拿到的好球数比预期的多就是数,这自然说明捕手拉回了更多的好球。而比预期的少就是数,这则表明捕手的能力要差了些。 沈秦自己也计算过这个,像是去年假期开始他给球队蹲捕以来,队中投手们的所有用球当中其中投进了好球带的为401颗,对方打者对于好球带外的挥球数则是2颗。 这就说明寇驰的预期能获得的好球数为633颗。 可实际上他在所有用球中被判定为好球的球数为769颗,这就很夸张了,也就是说沈秦的framing技巧为寇驰多赚进了136颗好球。 当然,这和学生棒球以及主审对球员的陌生度有很大的关系,但哪怕是这样,这些数据也着实惊人了。 在职棒的数据圈中,好球的平均值为014分(小数点),36*0904分。 也就是相当于快1war的程度,简单来说就是沈秦作为一个捕手替球队多赚来了12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