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_序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序曲 (第4/4页)

部队。此外,精壮的东宫士卒,实际上也由他在统驭指挥。

    因此,张衡三更奉召谒见太子,四更就已部署完成,可以开始行动了!

    宫女们都被悄悄唤醒,在雪亮刀锋指迫之下,一个个噤若寒蝉地被驱入远离寝宫的空屋中。整个大宝殿被包围了,东宫士卒扮成宫女,但翠绿丝绦上挂的不是香囊粉袋,而是锋利的白刃——寝宫之内,严禁警卫士卒进入,所以故意易服,作为掩护。

    宣华夫人所担忧的“不测的变局”果然出现了,而她毫无所知。她刚刚进入梦中,正梦入烟水江南路。

    大宝殿中,张衡的足步极轻,仍旧把皇帝惊醒了。他听出是男人的脚步,厉声喝问:“谁?”

    张衡猝不及防,震于天威,不自觉地站住了脚。

    “谁?”皇帝又问。

    调匀了呼吸的张衡答道:“臣张衡侍疾。”

    一听是张衡,皇帝想起太子的忤逆,多由东宫官属不能尽职所致,恨不得立刻传旨处死;然而在这时候,他不能不暂且容忍。“快退出去!”他用平静的声音提出警告,“擅入寝宫,你太不检点了!”

    “臣奉太子之命,有机密要事,面奏陛下。”

    “奉太子之命?”皇帝疑虑更深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事机紧迫,不容耽延。必须面奏陛下,恭请宸断。”

    皇帝知道了,这必是太子得到风声,深恐废立,遣张衡来求情。哼!皇帝在心里冷笑,决定先敷衍一下。“好吧!”他说,“太子有什么话,且先说与我听,再作道理。”

    于是,张衡俯首直趋御榻,抬头一看,榻后屏风,伸出一只细白如女人样的手,仿佛悬在半空里,久久不动。

    张衡定睛注视着。他无视于皇帝,而皇帝却从他眼中直看到他心里。“宣华!”惊悸的皇帝突然狂喊。

    凄厉的残响未终,那只细白的手轻轻跌落。张衡像只猎犬样直扑皇帝,伸双手紧扼他的喉头。

    皇帝挺身挣扎,其势猛烈,不像个衰病的老翁;灰白的脸,一下变成猪肝似的紫红色;眼珠努出,喉间挤出嘟噜、嘟噜的怪声。这一切都是张衡所从未见闻过的,他的手不由自主地发软,无法捏断皇帝的最后的一口气。

    于是,那只细白的手又出现了,紧紧地握着,有力地挥动着……

    忽然,眼前一阵大亮,闪电划过,随后是一声暴雷,震得大宝殿嗡嗡作响。“要遭天谴了。”张衡的心在发抖,双足一软,跪在御榻前面。

    他的手,自然是松开了,可是皇帝也不会再动了!

    喧哗的雨声如沸腾的抗议。砰然一声,大风排闼直入,卷起重帷,摇动烛焰,呼呼地向瘫作一团的张衡咆哮发怒。接着,禁钟初动,低沉悠远,仿佛向天下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县的黎庶报丧:皇帝宾天了!

    杨广徐步出现。“建平!”他叫着张衡的别号,伸手相扶,“请起来!”

    “太子!噢,不,陛下!”张衡俯伏在地上,期期艾艾地说,“臣张衡叩贺!”

    “请起来,请起来。建平!你我富贵不相忘。”

    “臣不敢。臣无功足禄。”

    “快起来!”杨广不耐烦了,“国有大变,你还像狗样趴在地上,这算什么?”

    张衡如梦初醒,想起还有许多大事要办,挣扎着站了起来,把从御榻上摔落的漆枕放回原处,然后取一床黄罗夹被,盖没了大行皇帝的遗体。

    “‘遗诏’呢?”杨广问。

    “臣已准备了,在臣身边。”张衡答。

    “放到该放的地方去。”

    “遵旨。”张衡把三道伪制的遗诏,放入金匮玉匣。

    于是杨广在东宫召集群臣,涕泗横流地宣布大不幸的凶闻,一时抢天呼地,莫不号啕大哭。

    “请太子节哀顺变!”群臣之首的上柱国尚书左仆射越国公杨素,收泪发言,“国不可一日无君。伏乞开读遗诏,顺天应人,即登大位。”

    杨广含泪点头,跪在群臣之前。张衡肃然侧立,开启金匮玉匣,宣读“遗诏”:

    第一道: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心怀叵测,暗蓄逆谋,逮交大理寺严讯议罪——张衡刚读完这道“遗诏”,群臣还在惊愕之际,东宫士卒已把柳述和元岩掩住嘴拖了出去。

    第二道:庶人勇,人神所弃,赐死。

    第三道:说“皇太子广”,“仁孝著闻,堪成朕志”;如果“内外群臣,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朕虽瞑目,何所复恨”?又嘱咐:丧礼“务从节俭,不得劳人。诸州总管刺史以下,各率其职,不须奔赴”。

    “呜呼!敬之哉,无坠朕命!”张衡拉长了声调,摇头晃脑地终于念完了他自己的得意手笔。

    于是群臣拭干眼泪,在手舞足蹈的欢呼声中,杨广即位,自定年号为“大业”。

    于是,一个物欲极重而强自矫饰的独夫富有天下,纵欲唯恐不足的荒谬疯狂的时代开始了!

    于是,一个仁人志士,自救救人的时代也开始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